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九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軟體動物腹足綱。棲息於乾潮線至數公尺深的岩礁。形似橢圓形耳狀,有六至九個吸水開孔。多養殖以供食用。可分為淺海及魚池養殖兩種。臺灣的九孔養殖業集中於東北角及花蓮縣、臺東縣和湖縣岩岸地區。
臺南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與臺南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參見「臺南市」條。
潮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流行於浙東定海地區的民間吹打曲。樂曲中以鑼鼓不同的音響、音色和節奏變化,表現波濤湃的海潮。
洶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流騰涌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涌彭湃。」《楚辭.劉向.九歎.逢紛》:「波逢洶涌,濆滂沛兮。」也作「洶湧」。
2.形容氣勢盛大。如:「洶涌的民主潮流,一舉沖垮了東歐共產國家的鐵幕。」也作「洶湧」。
3.喧鬧。如:「中國餐館只要客人一多,就會顯得人聲洶涌,好不熱鬧!」也作「洶湧」。
錢塘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塘江以潮水湃洶湧聞名,特稱為「錢塘潮」。平均潮高達十三公尺,雄奇壯觀,有世界第二大潮,第一險潮的美稱。
烽火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由大陸福建沿海鎮營調兵來臺輪戍,三年一更,是為「班兵」。各鎮營班兵在臺常建廟祀神,祈福護佑,也作為輪班換防時候風落腳住宿聯絡聚會之處。約設有提標、海壇、南澳、銅山、金門、閩安、海山、烽火等館。「烽火館」係由福建福寧州霞浦縣烽火門來臺興建的會館。在臺北淡水、臺南安平、湖馬公等地皆有設置。現今多已拆毀,僅馬公存遺存古井一口,古碑兩塊。
彭澤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江西省之北,長江東南岸。縣北小孤山與九江縣北的浪磯互扼長江之險。簡稱為「彭澤」。
五妃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臺南市中區五妃街一號的古蹟。明永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鄭成功手下主將劉國軒在湖為清兵所敗,棄守降清。消息傳來,明寧靖王朱術桂決定殉國,以保全志節,妻妾袁氏、王氏、鄭秀姑、張梅姐、洪荷姐自縊而死,寧靖王將其親葬於魁斗山(桂子山)後,次日亦自縊,與妻妾合葬一起。清乾隆十一年(西元一七四六年)臺灣海防同知方邦基在他們墓前建廟,就稱為「五妃廟」,借以供奉寧靖王與五妃的神位。廟後有塚,附近有一座公園,朱牆綠蔭,古意盎然。現屬一級古蹟。
海峽兩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隔著臺灣海峽相對而望的臺、、金、馬與大陸地區。如:「近年來,海峽兩岸的學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
杭州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灣名。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東北,為錢塘江的入海口。海灣狹窄,海潮衝入受阻,遂形成湃的濤瀾。也稱為「錢塘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