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0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台灣犁頭鰩或台灣琵琶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batos formosensis (Norman, 1926)
體盤近似三角形,長度遠大於寬度。吻長為眼徑之5.0~5.3倍,吻端鈍尖,兩側稍凹入;體盤長度為吻長之2.0~2.3倍。喙骨窄。前鼻瓣向內延伸。口裂近乎平直;吻長為口裂寬度之3.3~3.5倍。背鰭兩枚,第一背鰭位置在腹鰭基底之後。腹鰭接近胸鰭。尾縱扁,兩側具縱走皮褶;尾鰭小型,下葉不明顯。體表被覆細小皮齒,觸感平順。體背中線具一列退化之瘤狀突起。福馬林浸泡後體背呈棕黑色,腹面則呈白色。
台灣地區於台中、高雄、東港沿海皆有漁獲記錄。
底棲性,以甲殼類及一些無脊椎動物為主食。
拖網可漁獲,唯數量有限,魚肉可供食用,味美。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鰩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鰩科或琵琶鱝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
火冠戴菊鳥(台灣戴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egulus goodfellowi
體長9公分,雄鳥頭頂為橘黃色,頭兩側至後頸為黑色,頸部灰色,眼圈為黑色,臉則為白色,背部綠色,腰及脅、腹部黃色,尾羽及翼黑色,外緣黃綠色,翼羽末端及三級飛羽邊緣為白色,雌鳥似雄鳥,但頭頂羽冠為黃色。
分布於亞洲東部之台灣,為特有種,僅分布於2,500公尺以上至樹木限界的針葉林帶,冬季會遷至較低海拔。
偏好中高海拔地區的針葉林帶,生性活潑好動,除繁殖期外聚集成小群在針葉樹的中上層活動,亦會與其他小型山雀科鳥類混群活動,以昆蟲為主要食物。叫聲為輕細的嘶聲。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戴菊科(Family Regulidae)
|
臺灣區中等學校運動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三十五(1946)年臺灣省政府為了提倡運動風氣,特頒訂[臺灣省各學校、鄉鎮及縣市運動會舉行辦法],該辦法於民國六十二年及民國六十九年修訂,其第三條第三款規定:「臺灣區中等學校運動會每年舉行一次,輪由本省辦理時,由本府教育廳協調教育部、臺北市政府及高雄市政府,邀請有關單位組織籌備會辦理,舉辦地點報請本府核定。」辦法之第五條第三款亦規定:「臺灣區中等學校運動會以縣、市為單位,由公、私立中等學校組隊參加。」
辦法頒布後,一直到民國四十一年,為配合慶祝青年節活動,特於「三二九」青年節假臺北市省立師範學院運動場舉行第一屆臺灣省中等學校運動會,當時只有田徑一項,參加的學校共有九十五所... |
臺灣省教育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省教育會成立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六月十六日,會址設於臺北市,現有會員人數十四萬二千五百八十人(截至八十二年五月止),為目前臺灣地區歷史最久、會員人數最多的教師組織。該會設立的宗旨為「研究教育、協助發展教育及增進教育人員福利」。其任務規定有:(1)關於教育之研究、設計、改進建議事項;(2)關於協助指導增進國民生活知識事項;(3)關於協助教育之調查、統計及書刊編纂事項;(4)關於教育文化事業之舉辦事項;(5)關於會員之福利互助及協調聯繫事項;(6)關於教育政策及法令之協助推行事項;(7)關於接受機關或團體之委託辦理有關教育事項;(8)關於教育活動及社會運動參加事項;(9)其他依法令規...
|
台灣蜓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henomorphus taiwannsis (Cheng & Lue, 1987)
吻肛長最大約有6公分左右,尾長約可達吻肛長的2倍;無鼻上鱗及鼻後鱗,下眼瞼無瞼窗覆滿小鱗片,頸鱗4對,全身鱗片光滑,體中段鱗列數為26~28,後肢大腿的後側沒有大型鱗片區,第四趾下有皮瓣15~18片,肛前鱗2片;體背面褐色,上雜有許多成縱紋排列趨勢的黑點,側面有1條由吻端到尾基部的黑色寬縱紋,寬縱紋下的體側以白色調為厎散有許多黑色斑點,腹面為綠色或黃綠色,幼體的尾巴末端為紅色。
台灣。
出沒於海拔1,800公尺以上山區,常見於裸露或較空曠的區域活動;日行性,以昆蟲等小型節肢動物為食;遇干擾時會躲進石縫或灌叢中,尾部易自割,卵生,每窩約可產4個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石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
臺灣紫嘯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型。額藍黑色,上喙基至眼先有鵝絨狀黑色細毛,頭頂和體背黑色,腰部各羽羽基白色。尾羽紫黑色,外緣深紫藍色;小、中覆羽天藍色,大覆羽黑色;初級飛羽黑色,羽緣藍色。喉、胸黑色,各羽羽緣為閃光藍色,呈鱗片狀,腹和尾下覆羽黑色,脇及下腹各羽羽基白色。喙黑色,跗蹠及趾黑色。
|
臺灣山桂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枝被細長直及腺毛,後變近或光滑。葉近膜質,披針、卵、橢圓或倒卵形,疏被細直毛,先端漸尖或銳尖。果光滑。
|
黃山雀(台灣山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acholophus holsti
體長13公分。頭部有一黑色的羽冠,末端白色。臉部、喉部至整個腹面為鮮黃色。背部橄欖綠色,翅灰黑色,覆羽末端白色連成不明顯的翼帶。尾羽鉛灰色,最外側二枚為白色。雌雄鳥外型類似,惟雄鳥在泄殖腔附近為黑色。亞成鳥黃色部分較淡。
分布於亞洲東部之台灣,為特有種,出現於海拔1,000~2,500公尺的山區。
出現於中海拔的原始闊葉林,常單獨或與其他山雀科鳥類混群於闊葉林中上層活動。叫聲悅耳富變化,為chishui-chichishui。以昆蟲及果實為主食。築巢於樹洞中。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山雀科(Family Paridae)
|
台灣大蹄鼻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lophus formosae (Sanborn, 1939)
頭軀幹長約5公分,尾長約3公分,前臂長5.4~6公分;體暗褐色,中鼻葉之鞍部後端有一突起,突起兩側具鼻垂(lappet);耳殼寬大,具迎珠,高約耳殼的1/2。雌性個體於恥丘上端有明顯之假乳頭(false nipples)。
台灣。
有分類學者將本種視為中國蹄鼻蝠(Rhinolophus luctus)的亞種之一,但亦有分類學者將本種歸為台灣特有種,棲息於中低海拔森林之岩洞中,偶可見於建築物內或樹洞中;夜行性,以昆蟲為食。目前發現地點包括,台北市陽明山、新竹縣關西、台中縣烏石坑和武陵、南投縣埔里北港溪、神木林道、郡大林道和翠峯、屏東縣墾丁、花蓮縣天祥和太魯閣、台東縣月洞和太麻里溪域,各地數量均少。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蹄鼻蝠科(Family Rhinolophidae)
|
領角鴞(台灣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25cm。顏盤灰色,有暗褐色細斑,邊緣黑褐色。眼暗紅色,具粉紅色的細眼圈。有耳羽,內側灰白色、外側黑褐色。眉至耳羽灰白色,有細斑。頭頂至後枕有不明顯粗黑色縱斑,後枕有若干白斑。環繞後頸有一道淡米黃色頸圈。背面大致為灰褐色,有深褐色細蟲蠹斑。尾羽灰褐色,約有7道深色橫帶。喉米白色,有許多細橫紋。腹面淡灰褐色,密布細褐色蟲蠹斑及多道黑色縱紋。喙灰黑色,基部稍黃。跗蹠被羽,趾裸露黃褐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