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84.96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環頸雉(台特有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獲自台中大肚山清泉崗的標本,雄鳥眼周圍裸露的顏面鮮紅色,頭頂藍褐色,後頭羽冠和頸深暗綠色而有紫色閃光,頸輪白色在前方中斷,並不連貫。上背和肩羽金黃色,有黑色斑點,背銅紅色,有乳白和黑色橫紋;下背至腰為黑色、乳黃和深綠色斑紋,羽緣淡色。尾上覆羽欖褐色,翼覆羽淡褐色,羽端黃白色。尾羽欖黃色,兩側紅褐色,具粗紅褐色橫斑。胸暗紫紅色,各羽羽緣黑色。腹部黑色,腹側和腋淡乳黃色,有黑色斑,尾下覆羽棕紅色。喙和腳青色。雌鳥的體型較小,體色一致為淡黃褐色,上背和胸羽有紅褐色和黑褐色橫斑,背、翼覆羽、飛羽和腹側佈滿黑褐色斑點。獲自屏東機場的標本,雄鳥的體色與上述類似,但上背和肩羽金黃色較淡,下背至腰為黑色、...
藍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外形相同。成鳥頭、頸、下頦及胸部黑色。眼睛的虹膜金黃色。身體其它部位蔚藍色,初級飛羽的羽毛內側淺黑色,尖端白色;尾羽越往中間越長,兩支中央尾羽特長而且羽端白色,其它尾羽中段黑色末端白色。喙紅色。跗蹠與趾鮮橘紅色。幼鳥羽毛黑灰褐色,尾羽很短、灰黑色有白色羽端,眼睛的虹膜灰藍色,喙部骨灰色,跗蹠與趾肉色至淺紅色。
蟬寄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13.4-17.7 mm,體寬6.0-7.1 mm;身體呈黑褐色;身體密生黃褐色柔毛;雄蟲觸角扇形,第三節到第十一節具非常長且扁平的分枝,雌蟲觸角的分枝較短,成櫛齒狀;前胸背板密生點刻,分成兩種不同大小,大的點刻遠比小點刻數量少,後側角處不具角狀突起;翅鞘上縱脊明顯,具微細點刻。此種因前胸背板上大的點刻非常少且前胸背板近後側角處不具角狀突起可與其他種類區辦。
裸胸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中等體型的鯙鰻。肛門位於魚體中間點之後,具有短的上下頜,圓鈍的牙齒,鋤骨齒2列。魚體褐色且具有灰白色的網狀細紋,新鮮時皮膚表面覆蓋了一層黃黏膜。前鼻管的前端及後鼻孔的邊緣顏色較黑暗,眼睛的虹彩呈橘色,平均脊椎骨組成形式為5-55-119。Holotype: ASIZP0062978, male, 567 mm TL, off shore of Sanshengtai (23.130°N, 121.414°E), Chengkung, Taitung, longline, Wung-Jyh Yang, 19 Aug. 2003.
二葉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綠大喬木。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縱向溝裂;枝條具凸起之葉枕。葉針形,2針一東,偶3針一東,橫切面半圓形,具樹酯溝4~7。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長圓柱形,黃色;雌花三角圓錐形,淡紫色。毬果卵狀長橢圓形,長5~8cm,徑3~4﹒5cm,果鱗長橢圓狀矩形,鱗臍無刺;種子具1刀狀翅。
長耳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是一種體型小但耳朵很長,有如兔耳形狀一般的奇妙蝙蝠.長耳蝠屬的蝙蝠全世界僅七個種,而本種的體型最小.台長耳蝠之發現甚晚,直到日本人吉行瑞子小姐於1990年首次於台中部鞍馬山山區採集發現後才為世人所知.由於發現次數很少,有關本種之習性, 目前並不清楚, 僅知屬中、高海拔山區森林性蝙蝠。據觀察者稱本種可能因為耳朵甚大,覓食高度接近地面,飛行時顯得緩慢笨拙;停下來時還會把耳朵向後平貼,並以前臂夾於身體兩側,十分奇特。 棲地分布:目前僅於台中縣鞍馬山、武陵地區,南投縣翠峰、梅峰地區有發現記錄,不常見。
扁絨螯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胸甲較扁平而呈近圓形,甲寬約6公分,甲面光滑有凹痕,額緣平宜,螯足掌部只外側密生絨毛。全身為墨綠色滿佈土黃細斑,步足之黃斑較大。
金背鳩(台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鳥的前額呈皮黃灰色,頭頂藍灰色,轉至後頸及肩羽的暗土褐色。頸兩邊後側有黑白相間的頸輪。肩後部的羽色有窄的亮褐色羽緣,肩羽有很寬的深棕紅或暗栗紅色的羽緣,小覆羽的羽緣較窄,呈淡紅棕色,接近外圍的羽緣顏色變得較灰,三級飛羽、中及大覆羽有窄的紅棕色羽緣,靠外的羽緣較灰,尖端為淡皮黃色,整體上形成翼帶的效果,其它的次級飛羽羽緣灰色。初級飛羽褐灰色,有窄的淡皮黃色羽緣。腰部深藍灰色,尾上深灰黑色,末端有一很寬的石板灰色帶。頦及喉乳黃色,耳羽及前頸深暗粉紅色,頸塊黑色,排列的羽色有明顯的淡藍灰色羽尖,形成黑色相間的頸輪,胸及腹部暗酒紅色帶有淡皮黃色,尾下覆羽灰色,翼下覆羽深灰色,飛羽的部分較黑。虹膜橙黃...
白頭翁(台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外形相同,但雄鳥身長較雌鳥長。前額黑色,頭頂與頭後白色,後頸黑色,眼先灰色,眼睛四周及兩頰黑色,接近白色耳羽處深棕色,身體背面包括背、中覆羽黃橄欖綠色,尾羽棕色外緣近黑色,胸部上方、脇及脛部覆羽淺棕色,胸部下方白色隱約帶有淺黃色,尾下覆羽白色,羽緣帶有黃色。喙黑色,跗蹠與趾黑色。另外,台的東部與南部可見許多烏頭翁與白頭翁雜交個體,各羽區有不同顏色的組合,產生的雜交類型很多,原則上兼具了兩種的特色。有些雜交個體頭部黑色或白色範圍甚大,遠超過純烏頭翁或純白頭翁黑白兩色原來所佔的範圍,雜交個體在此兩極端之間展現多樣的羽色變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