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後設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果。即使研究對象、方法等方面相同,但因為研究定義、研究工具、統計分析方法不同,也會造成不同的結果,甚至是相反的結果。後設分析計算出每一研究結果的效果值,因為效果值是兩組分數差異情形的標準分數,所以可以相互比較,也可以累加平均,計算出來的所有研究結果的平均效果值可以做為綜合解釋與推論的依據,提高研究結論的準確度。目前後設分析除了用在綜合分析研究發現之外,同時也用在考驗不同特徵的研究與效果值之間的關聯,意即效果值是否會因為研究對象、地點、時間、工具、內容、過程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差異。 注意事項採用後設分析的方法來進行研究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狼(wolves)1.1 領地標示1.2 飲食習性1.3 草原狼1.4 灰狼1.5 關鍵字1.6 參考書目 狼(wolves)是分布最廣的哺乳類動,從北極到亞熱帶地區,到處都有狼的蹤跡。然而近年來,狼的數量大減,有些地方甚至瀕臨絕種。正常情況下,狼一天的捕獵活動要行進20到30公里,而實際路程更遠。狼群規模從2隻到8隻不等,如果獵物龐大,狼的數量更多。狼群非常有組織,牠們長幼有序,具有優勢的配偶才能繁殖後代。狼的幼兒通常是領頭狼的後代,由狼群裡所有成員共同扶養長大,幼狼大約五星期後開始斷奶,然後其他狼成員便會帶肉...
尊王攘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無非加緊控制,以增強本身實力,顯然遠離封建精神。霸主以及一些強大的諸侯日益擴張,小國國力不斷減弱,甚至為大國併減。強凌弱,眾暴寡的現象,多少標示著封建體制的崩壞以是大局所趨,難以挽回了。 攘夷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是齊桓公,他得到管仲的輔佐,建立霸業,其中以「攘夷」最有意義。「夷」代表戎、狄、蠻、夷,泛指文化水準低淺,生活狀態落後的人們。他們散居在諸侯各國附近尚未開發的地區,對於封建各國都是嚴重威脅。夷狄之中,又以地處荊蠻的楚力量最強。楚人起於南方,活動於苗蠻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匯的地區,他們保存本土優點,吸收先進文化,國勢...
不一而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是一事、一物或一次就可以滿足的。語出《公羊傳.文公九年》:「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後比喻同類事物或現象很多,不只一個或不只出現一次。《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當初桂富五受你家恩惠不一而足,別的不算,只替他償債一主,就是三百兩。」《紅樓夢》第一一七回:「賈環賈薔等愈鬧的不像事了,甚至偷典偷賣,不一而足。」
引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療飢於附子:吃附子來止住飢餓。附子,植物名,可入藥,但若未經炮製直接使用,會造成心臟麻痺、呼吸急促,甚至死亡。 (7) 止渴於酖毒:喝毒酒來解除口渴。酖毒,指一種用鴆鳥羽毛浸製成的毒酒。酖,音ㄓㄣˋ,通「鴆」。
類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某情境下成功了,並不能保證學生在其他情境下其行為也會自動改善。相反的,學生倒是容易學會辨別不同環境。甚至連幼兒都很容易學會在幼稚園、自己家庭、或各個朋友家裡什麼行為受到鼓勵和什麼行為是禁止的。他們會依據各個情境的規則和期望,來表現不同的行為。為了產生類化,通常必須事先規劃。在社會課用得相當成功的班級經營方案應該在英語課當中也加以使用,以確保學生的良好行為能從社會課類化到英文課。學生可能必須先研究過許多文化的不同作者如何運用象徵手法,才能說明象徵主義的一般用法。 結論很明顯地,類化最可能發生在相似的環境或相似的概念上。在閱...
胡作非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鏡花緣》第一二回:「或誣其女不聽教訓,或誣其兒忤逆晚娘,或誣好吃懶做,或誣胡作非為,甚至誣男近於偷盜,誣女事涉奸淫。種種陷害,此等弱女幼兒,從何分辯?」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是儒家的經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一書的史料價值很高,但不完備,王安石甚至說《春秋》是“斷爛朝報”《宋史・王安石傳》:“(安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目錄1 成書2 體裁3 評價4 參考文獻5 資料來源 成書 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又稱...
無條件正向關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時敏銳了解當前感受,以便調整。二、 澄清要理解我們所接納的、尊重的是當事人本身,並非是他的不適應或甚至是反社會思想或行為。(註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無條件正向關懷英文關鍵字: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參考文獻 註一:Gerald Corey(2009).諮商與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八版)(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雙葉書廊。 p.207-208註二:孫敏華 著。諮商心理學 理論與實務運用在軍事情境中。台北:黎明文化。P.111-112
道聽途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道聽塗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