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春秋     
瀏覽人次:6889 收藏人次:234036
1.泛指四時。《詩經.魯頌.閟宮》:「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漢.鄭玄.箋:「春秋猶言四時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於是春秋改節,四時迭代。」
2.年齡。如:「春秋正富」。《漢書.卷五四.蘇建傳》:「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3.書名。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4.編年史的通稱。古時列國史記多名春秋,後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稱為「春秋」。如《晏子春秋》、《呂氏春秋》、《吳越春秋》、《十六國春秋》、《十國春秋》之類。
5.(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凡歷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稱此時代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東遷至韓、趙、魏三家分晉(西元前770~前476)為春秋時代。
春秋鼎盛     
瀏覽人次:7567 收藏人次:354524
正當壯盛之年。《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德澤有加焉。」唐.吳武陵〈上崔相公書〉:「明主春秋鼎盛,方有所好,升平之畫,未可為也。」
蟪蛄不知春秋     
瀏覽人次:4482 收藏人次:197466
蟪蛄夏生秋死,所以不知春秋。比喻生命短促或見識短淺。《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春秋筆法     
瀏覽人次:3951 收藏人次:360920
孔子作《春秋》,常以一字一語寓褒貶之義。故後世稱文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寓「春秋筆法」。如:「這篇文章並沒有春秋筆法,只是記錄事實而已。」
春秋大夢     
瀏覽人次:3592 收藏人次:210382
春秋時各國君王都有稱霸中原的夢想,故春秋大夢比喻不著實際的想法。如:「別作春秋大夢吧!努力唸書才是成功唯一的途徑。」
春秋五霸     
瀏覽人次:2301 收藏人次:0
春秋時代擔任領導地位的五位諸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皮裡春秋     
瀏覽人次:1838 收藏人次:102795
嘴裡不說好壞,而心中有所褒貶。語本《晉書.卷九三.外戚傳.褚裒傳》:「譙國桓彝見而目之曰:『季野有皮裡陽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為避晉簡文帝母后阿春的名諱,後改為「皮裡陽秋」。
春秋筆削     
瀏覽人次:1411 收藏人次:0
孔子作《春秋》,記事或詳、或略,或書、或不書,皆有微言大義寓於其間。故後世稱論事衡人嚴於褒貶者為得「春秋筆削」之旨。
春秋幾何     
瀏覽人次:1150 收藏人次:158152
問人歲數的客氣用語。
春秋大義     
瀏覽人次:929 收藏人次:0
  春秋大義或稱春秋義法。歷來經學家和史學家談到所謂法即指書法,又稱書例,就是指記事的體例,有嚴格的方法和規格,各種書例都表達某種褒貶的態度;二者統一而不可分。義通過例而表達,例則是義的載體。孔子修〔春秋〕,文辭簡略,其中一字一句都蘊含著深邃的內容,研究〔春秋〕的微言大義,則是歷代治〔春秋〕的唯一宗旨和終極目標。
  春秋大義的闡述,最早體現在三傳的敘述和議論之中;尤其是〔公羊傳]除了一些史料補充和文字訓釋外,幾乎全部的力量,都用於從〔春秋]簡單的記事中探討尊王攘夷、尊卑貴賤、褒貶等規律,進而引申出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朽、懲惡而勸善五項原則。
  其實在儒家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