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師心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意孤行,自以為是,自自是,固執自見,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反義:不恥下問,從善如流,從諫如流,虛懷若谷辨似: 形音辨誤 同 「師心自用」及「剛愎自用」都有不接受他人意見的意思。異 「師心自用」側重於自以為是而固執;「剛愎自用」側重於態度強硬、任性而固執。 師心自用 剛愎自用 辨似例句 ○ ○ 這種事必須集思廣益,不能~,否則失敗的機率會很高。 ○ ㄨ 做學問如果像他這樣~,就很容易陷入自以為是,難窺大道。
興高采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駭;嗣宗1>俶儻2>,故響逸而調遠;叔夜3>俊俠4>,故興高而采烈;安仁5>輕敏,故鋒發而韻流;士衡重,故情繁而辭隱:觸類以推,表□必符;豈非自然之□資,才氣之大略哉! 〔注解〕 (1) 嗣宗:阮籍(西元210∼263),字嗣宗,阮瑀之子,三國時魏尉氏人,為竹林七賢之一。有雋才,性放誕,好老莊而嗜酒,反名教,曠達不拘禮俗。因遭時多忌,故藉酒自廢,以避禍患。 (2) 俶儻:即「倜儻」。豪邁灑脫不受約束的樣子。俶,音 ㄊ|ˋ 。 (3) 叔夜:嵇康(西元233∼262),字叔夜,三國魏譙郡人。博學有奇才,不與世俗同流。官至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好老、莊之學,擅四言詩。與山濤、阮籍等人...
老有所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禮記.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即指使老年人能有安養晚年的地方。唐.白居易〈養老〉:「使生有所養,老有所終,死有所送也。」
哀鴻遍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鴻遍野」是由《詩經.小雅.鴻鴈》:「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兩句句義擴大而來,原意是找不到棲身之所的鴻鴈,悲傷哀痛地鳴叫。又根據〈詩序〉所寫,〈鴻鴈〉一詩是用來讚美周宣王,因為在當時「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寡,無不得其所焉」,而周宣王中興周朝,讓流離失所的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所以「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又引申為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悲慘景況。後來就用「哀鴻」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哀鴻遍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如清代湯斌〈睢沐二邑秋災情形疏〉:「歷年災患頻仍,黎民塗炭,今春賣兒賣女者,有售無受,以故哀鴻遍野。」
躍躍欲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穆修〈送李秀才歸泉南序〉(據《穆參軍集.卷二》引)景德四年,與泉州進士李君相識於京師,遊處且久。於時,予與李君俱少年,有壯心,操紙筆入都省,應主司之試,躍躍有負1>之色。窺科級,跂仕進,自期待者甚銳。 〔注解〕 (1) 負:自恃才能。
忍辱負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當禦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恃,不相聽從。遜案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彊對也。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僕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1>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在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備,計多出遜,諸將乃服。 〔注解〕 (1) 尺寸:些微,少許。
大言不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大吹大擂,夸夸其談,自吹自擂反義:不不伐辨似: 慚,音ㄘㄢˊ。羞愧。不可寫作「漸」。
委曲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心去看待天下一切事物,不堅持己見,才能客觀;不自以為是,才能受尊重;不自我誇耀,凡事易成;不驕傲自,反而能夠長久。急於張揚顯溢,反而引起無數的紛爭。求全之道,莫過於「不爭」,聖人不與人爭,天下反而沒有人可以與他爭。所以老子認為古人所說的:「曲則全」,就是說委曲就可以保全,這絕不是一句空話,是實實在在可以達到的。後來「委曲求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委曲自己,遷就別人,以求保全。
一意孤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謝絕一切請託,按照己意獨立處理公事。語本《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趙禹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有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後多用作貶義詞,指某人不接受勸告,固執己見,獨斷獨行。清.袁枚《隋園詩話》卷三:「蓋一意孤行之士,細行不,孔子所謂『觀過知仁』,正此類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辛勤、努力做事。如:「勞動」、「操勞」、「不勞而獲」。《國語.越語下》:「未盛而驕,不勞而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