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逆耳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勉強自己喝下它,因為知道吃下之後能夠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讓人很難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會聽從,因為知道採納之後可以成就大業。後來「忠言逆耳」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婉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婦女言語、容貌溫婉柔順的樣子。《禮記.內則》:「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
大逆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逆不道」原作「大逆無道」。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舉兵抗秦,最後則形成劉邦和項羽互相爭霸的局面。當初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為了號召反秦的需要,擁立一個傀儡皇帝楚懷王,各處抗秦的義軍也都尊懷王為義帝。項羽表面上是尊崇懷王,但實際上卻不聽從懷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稱號為西楚霸王,並且強迫義帝遷徙到長沙,後來更加以殺害。漢王聽聞義帝被殺,心裡非常難過,於是為義帝舉辦喪事,同時公開指責項羽「大逆無道」,意思就是說罪行重大,嚴重違反應有的君臣倫理。後來「大逆不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
楚歌四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四面楚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雙方為了爭奪天下,一直相持不下。後來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項羽所有;以西則歸於劉邦。後來劉邦聽從謀士張良和陳平的建議破壞約定,一方面率領軍隊攻打已經撤退的楚軍,一方面聯合其他將領的軍隊,將楚軍重重包圍在垓下。這時候的楚軍不但士兵死傷慘重,糧食也快用盡。夜裡,竟然從漢軍陣營中傳來楚地的歌謠,楚營士兵聽到故鄉的歌謠後,不禁想起因為連年南征北討,已經很久沒有回去的故鄉,而在營帳裡的項羽,聽到歌謠也吃驚地說:「難道漢軍已經佔領了楚地?不然為什麼漢軍裡的楚人會那麼多!」自認局勢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於是連夜...
剛戾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執己見,不聽從人言。《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也作「剛愎自用」。
勢不可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硬拚,我軍力弱而敵方強,若是遭對方擊敗,就算有伍員之類的忠義之士願意相助,也無濟於事了。」於是晉明帝聽從郗鑒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原文中的「勢不可當」,就用來比喻來勢迅速、猛烈,無法抵擋。
聽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聽從相信。《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今者主上任用邪臣,聽信讒賊。」《西遊記》第一○回:「過耳之言,不可聽信。」
昆陽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士兵,默契不足,無法統合為一整體。另外,王邑的傲慢自大也應負很大的責任,王邑以大軍包圍昆陽時,若能聽從嚴尤建議而以少數兵力圍住城小堅固的昆陽,並將大軍開往漢軍主力所在的宛城,且可與宛城內的官軍裡應外合,將可順利消滅漢軍主力;亦可在前往宛城的同時,派兵包圍郾城、定陵,則昆陽便無援軍支援,也讓劉秀無法前往二城求援,以王邑所率之如此龐大的軍隊,絕對可以做得到。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昆陽之戰英文關鍵字:Battle of Kunyang 參考資料陳嘉谷著。論劉秀的崛起及其治術。2010年。頁57-58。國立嘉義大學史地系碩士班碩...
捨己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棄己見,聽從他人。也作「舍己從人」、「捨己就人」。
俯首聽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著頭聽從命令。形容恭順服從的樣子。《宋史.卷三.太祖本紀三》:「及其發號施令,名藩大將,俯首聽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