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破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害怕至極。《韓非子.存韓》:「聞於諸侯也,趙氏破膽,荊人狐疑,必有忠計。」《後漢書.卷二九.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申屠剛》:「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塗地之禍,壞終身之德,敗亂君臣之節,汙傷父子之恩,眾賢破膽,可不慎哉!」
|
心驚膽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恐懼害怕。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受了他五七日心驚膽怕,不似這兩三程行得人力盡身乏。」也作「心驚膽懾」。
|
魂飛膽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魂飛魄散」。見「魂飛魄散」(一)。01.〈通極論〉:「公子於是接足叩頭,百體皆汗,魂飛膽喪,五色無主。」
|
心驚膽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中畏懼害怕。宋.歐陽修〈祭蘇子美文〉:「人有遭之,心驚膽落,震仆如麻。」也作「心驚膽懾」。
|
肝膽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赤誠相待。《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你又怎保得住你那東人父子,一定也像你這等肝膽照人,一心向熱的?」也作「肝膽相照」。
|
膽識俱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膽量大,而且見識廣。《文明小史》第四五回:「更有些無知無識的人,恭維他是膽識俱優之人。」
|
心戰膽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心驚膽戰」。見「心驚膽戰」條。01.宋.陳亮《陳亮集.卷五.酌古論一.孫權》:「諸侯觀之,心戰膽栗,始知將軍為真英雄,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
枕戈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時時自我警惕,奮發圖強,以備殺敵報仇雪恥。《陳書.卷一.高祖紀上》:「自寇虜陵江,宮闈幽辱。公枕戈嘗膽,提劍拊心,氣涌青霄,神飛紫闥。」《明史.卷一六四.聊讓傳》:「陛下枕戈嘗膽之秋,可不拔賢舉能,一新政治乎?」也作「枕戈飲膽」。
|
膽小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罵人的話。指缺乏勇氣的人。如:「要見義勇為,不做畏首畏尾的膽小鬼。」
|
亡魂喪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驚慌恐懼。《三國演義》第五○回:「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孤本元明雜劇.破天陣.第二折》:「殺匈奴亡魂喪膽,保家邦萬載咸寧。」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