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伯恩斯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Eduard Bernstein,西元1850~1932)德國政治理論家。西元一八七二年參加德國社會民主黨,曾任該黨黨報《社會民主黨人》編輯。從一八九六至一八九八年發表一系列論文,全面修正馬克思主義,反對辯證唯物主義及剩餘價值說。在政治上,主張階級調和,宣揚議會政治,反對階級鬥爭、暴力革命。著作有《社會主義的前提與社會民主黨的任務》等書。(2)(Henry Bernstein,西元1876~1953)法國劇作家。以殘忍的場面、誇張的人物與社會的矯飾表現人性的衝突。著作有《祕密》(Le Secret)、《賊》(Le Voleur)和《以色列》(Israel)等。(3)(Leonard Bernstein,西元1918~1990)美國音樂家。長於作曲、指揮,更以指導少年音樂會而聞名。曾指揮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紐約市立交響樂團。音樂創作豐盛,有音樂劇、交響曲、芭蕾舞曲、歌劇、合唱曲等。
留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拍攝人物、風景,作為日後紀念、觀賞。[例]這張照片是三年前在國家劇院觀賞芭蕾舞時的留影。
終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響曲、奏鳴曲、四重奏、芭蕾舞劇等大型樂曲的最後樂章。為英語final的意譯。通常以輪旋曲或奏鳴曲形式,加上快速拍子來結束全曲。歌劇中亦有終曲,通常在一幕的最後段落,涵蓋重唱、合唱。
首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次。如:「這支俄羅斯芭蕾舞團首度來臺演出,極獲好評。」
胡桃鉗組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原為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 Pyotr Il'yich)寫作的芭蕾舞劇音樂,從中抽取八個樂章作為管弦樂組曲。該作品係以霍夫曼(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童話《胡桃鉗與老鼠國王》為基礎而改編,敘述小女孩瑪莉夢見胡桃鉗變成一位王子,帶領她到果醬山遊玩的故事。也譯作「胡桃鉗」、「核桃鉗」。
大歌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歌劇體裁。十九世紀上半葉流行於法國的一種嚴肅歌劇。為法語Grand opéra的意譯。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劇,題材多為反映歷史故事,追求奢華的舞臺效果,在劇中穿插華麗的芭蕾舞場面。如梅耶貝爾(G.Meyerbeer)的《清教徒》、《非洲女郎》。
現代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古典芭蕾技巧為基礎,容納其他舞蹈形式的芭蕾舞。表演時,布景、服裝亦較簡潔,使表演型式更多元、更豐富。
肌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如:「芭蕾舞者通常肌體瘦小,身輕如燕。」
空中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在空中跳芭蕾舞的技藝。藝人身帶降落傘從一萬二千呎的高空跳下,下降至二千呎時開始表演芭蕾舞,因為身在空中,所以要藉空氣調整動作。比賽時,得有人陪伴錄影,裁判以錄影內容評定高低。
芭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