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平起平坐,勢均力敵,旗鼓相當,互別苗頭反義:自甘雌伏,俯首聽命辨似: 庭,音ㄊ|ㄥˊ。庭院。不可寫作「廳」。 「分庭抗禮」及「平起平坐」都有地位相等的意思。 「分庭抗禮」側重於禮節對應的相等;「平起平坐」側重於地位衡量的相等。 分庭抗禮 平起平坐 辨似例句 ○ ㄨ 戰國時代各國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賢才,必是~,倍加禮遇。 ㄨ ○ 王老三作夢也沒想到,竟然有這麼一天能夠和老東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因生氣、著急或驚嚇時的臉部表情。如:「看到這麼多學生不及格,老師氣得臉都綠了。」
理情行為治療(REB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述例如:我希望你停下手邊的事,先去整理房間。我會在十分鐘後回來確定你已經開始整理了。(而非「沒看過這麼懶的孩子!」「我們家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小孩!」「房間都不會整理,我不知道你還會做什麼!」等以偏概全的說法。)請特別小心這些東西,它們很容易打破。(而非「沒看過這麼笨的人!」「真差勁!粗心死了!好像不打破東西不甘願一樣!」「連個小東西都保管不好,你還能做什麼?」等以偏概全的說法。)具體化的實例情境一般反應合理反映●叫不起床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差勁。[例]這麼簡單的問題也不會,真是太遜了。
不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同。[例]她就這麼一個女兒,因此疼愛得無微不至,不啻掌上明珠。
投射作用(Projec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將此念頭歸咎於他人,認為「別人先恨他」,那麼他恨別人便是理所當然。「因為他們恨我、想害我,所以我才這麼做」總比「不為什麼,我就是恨他、想害他」來的容易讓自己接受! 參考文獻Hayashi Tatsunori(無日期)。心理防衛機轉。2009年7月4日,取自:http://www.angelfire.com/hi/hayashi/defense_mechanism.html現代人的悲歌---論心理防衛機制(無日期)。2009年7月4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so6OhCSTHh...
弊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珍惜!何況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你怎麼忍心這麼做?古籍中也記載:春秋時人秦西巴,因為不忍心看母鹿傷心,於是偷偷放走主人獵得的小鹿,結果主人知道後很生氣的把他趕走;戰國魏將樂羊攻打中山國時,正好他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君就殺了他兒子並做成肉羹送給他,為了向魏文侯表示自己的忠心,他吃下肉羹。由這二個故事來看,誰比較仁慈呢?如果放縱兵士胡作非為,那就失去斬殺將領撫慰百姓的仁義之心了。」後來「敝帚自珍」這句成語,就從劉禹話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
垂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窮、命窮、交窮五個窮鬼的名字和模樣全敘述了一遍,話還沒說完,五個窮鬼就現形,大跳大叫地說:「你既然這麼了解我們,卻還要趕我們走。我們是在磨練你的心智,讓你成就大業,萬世流芳,你居然不能體諒我們的苦心,實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天底下還有誰最了解你?雖然你要趕走我們,但我們仍然不忍心離開你。」那人聽了感到十分無奈,只好向窮鬼們說聲謝謝,把柳車草船燒了,請他們上座。韓愈用這篇文章比喻自己的命運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窮纏身,並用「垂頭喪氣」來表示自己無法趕走窮鬼、改變命運的無奈。後來「垂頭喪氣」就用來形容失意沮喪的樣子。
死心塌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 (2) 著:音ㄓㄨㄛˊ,命令、差使。 (3) 偌:音ㄖㄨㄛˋ,如此、這麼。 (4) 風流隋何,浪子陸賈:張君瑞自比聰明才智如隋何、陸賈。隋何,漢初智謀之士,生卒年不詳。楚漢相爭時,曾說服淮南王英布叛楚歸漢;陸賈,漢初智謀之士,生卒年不詳。從漢高祖定天下,長於口辯,曾出使南越說趙佗稱臣。 (5) 波: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語助詞,置於句中或句末。同「吧」。 (6) 社家:宋元時指某些組織或團體中的人。此處指擅長猜詩謎的人。〔參考資料〕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據《元曲選》引)那英布歸漢了也,我若是不殺他楚使,他怎肯死心榻地便肯歸降?我當時在漢王根前曾出大言,...
苦口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在做什麼?」臨濟說:「我回來是因為師父像老婆婆般地愛徒心切。」黃檗說:「這話一定是大愚說的,這個人這麼多嘴,等我見到他一定要打他一頓。」臨濟說:「為什麼要見到才打?今天就該打。」說著,就打了黃檗一巴掌。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苦口婆心」,用來形容以懇切真摯的態度,竭力勸告他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