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專當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今江蘇省宿遷縣)。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7) 郤: 通「隙」,音 ㄒ|ˋ。嫌隙。 (8) 彭越:?∼西元前196,字仲,昌邑人。為漢初名臣。佐高祖定天下,封梁王。後因人告他謀反而被殺,並誅三族。 (9) 韓信:?∼西元前196,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熒欋背叛,偽作雲夢之會,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 (10) 屬:通「囑」,音ㄓㄨˇ,託附。 (11) 捐...
強詞奪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強詞奪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強詞奪理」原作「強詞昧理」。佛教約於東漢明帝時正式傳入中國,但一直僅流傳於北方,並未傳入江南。直到東漢末年,部分佛教徒為了躲避中原的戰亂,遷居吳地,佛教才隨之進入江南。據唐.神清《北山錄.卷三.合霸王》載,東吳孫權赤烏年間,天竺僧人康僧會為在江南弘法,來到建業,奉勸孫權信佛並建寺塔,顯佛骨舍利神蹟,於是孫權命人建塔十三座,自此篤信佛教。後來孫皓繼位,他暴虐無道,施行苛政,並要拆毀廟宇,褻瀆神佛。眾臣力勸不可,他們認為佛之能力跟其餘眾神不同,且佛塔是先王所建,若輕易拆毀,恐怕會遭到天譴,到時就後悔莫及了。孫皓因此猶豫不決,決定派張昱先去會見僧會,試探...
風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俗與教化。如:「風教淳善」。《晉書.卷三.武帝紀.制曰》:「禎祥顯應,風教肅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業大矣。」
視死若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請立以為大諫之官。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為也。君若欲治國彊兵,則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桓公曰:「善。」 〔注解〕 (1) 盡地之利:據新編諸子集成本《管子》原作「多眾盡地之利」,義難解。或疑「多眾」為衍文,今據刪。 (2) 廣牧:廣大的牧地。 (3) 結轍:車子的軌跡交錯。車不結轍,喻善於指揮戰車,使戰車不亂。 (4) 旋踵:轉身,指畏縮退後。士不旋踵,指戰士不退縮。 (5) 鼓:激勵、使振作。 (6) 王子城父:春秋時齊國人,生卒年不詳,惠公時大夫,善於領兵。
得寸覷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渭,右隴、蜀,左關、阪;戰車千乘,奮擊百萬。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兔也,霸王之業可致。今反閉而不敢窺兵於山東者,是穰侯為國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王曰:「願聞所失計。」雎曰:「大王越韓、魏而攻強齊,非計也。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之則害於秦。臣意王之計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則不義矣。今見與國之不可親,越人之國而攻,可乎?疏於計矣!昔者,齊人伐楚,戰勝,破軍殺將,再辟千里,膚寸之地無得者,豈齊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諸侯見齊之罷露,君臣之不親,舉兵而伐之,主辱軍破,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此所謂藉賊兵而齎盜食者也。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攸向靡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欲殺劉邦未遂,後來項羽率兵屠咸陽城,殺秦降王子嬰,燒阿房宮,尊楚懷王為義帝,後又遣人殺之,自立為西楚霸王,種種舉措,大失民心,於是田榮、陳餘、彭越相繼起兵反對項羽。劉邦亦趁此時以為義帝發喪之名,揮師討伐,開始了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佔了優勢,後來劉邦鞏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項羽曾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
明修暗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暗度陳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暗度陳倉」的「陳倉」是地名,地當雍梁之衝,漢魏以來為攻守要地。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後,分封有功者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他在前往封地漢中時,聽從張良的建議燒毀對外交通的棧道,一方面杜絕其他諸侯率兵襲擊,一方面表明沒有和項羽爭奪天下之意,以獲得信任。但事實上,他卻採用韓信的計策,暗地裡由陳倉出兵攻打雍王章邯,進而平定三秦,取得關中。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暗度陳倉」,用來比喻出其不意、從旁突擊的戰略,亦用來比喻暗中進行的活動,亦用來比喻男女私通。如《金瓶梅詞話》第六九回:「此是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應二爹用「暗度陳倉」指西門慶與李桂姐之間的曖昧情事...
晉楚對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維持住霸者的地位,但掌握晉國政權的趙盾對外卻採取消極政策。這時候,西方的秦日漸壯大,大敗西戎成為西方霸王。南方的楚到楚莊王,克服內部不安,聲勢日壯;敗晉軍於北林,又伐伊河上游的陸軍之戎,抵達洛河,問周定王九鼎的輕重,顯示自己有統一中原的實力。西元前597年,楚軍大敗晉軍於邲,莊王聲勢已超越晉國。晉國為了恢復頹勢,刻意經營山西一帶,滅赤狄等由北南下的異族勢力,完全控制了現在的山西省。接著又在鞍大敗楚的盟國─齊,聲勢復壯。這時,位居楚晉兩國之間的中原小國,因為連年遭遇兩大強國的戰爭蹂躪,而有弭兵之議。西元前579年,經宋大夫...
強詞昧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強詞奪理」。見「強詞奪理」條。01.唐.神清《北山錄.卷三.合霸王》:「皓大集公卿洎庶寮,徵會以車馬,既至,皓強詞昧理,取會不及已。」(源) 
勢不兩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勢不兩立」之典源,提供參考。 #◎1《戰國策.楚策一》1>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夫以楚之強與大王之賢,天下莫能當2>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則諸侯莫不南面3>而朝於章臺4>之下矣。秦之所害於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故為王至5>計,莫如從親6>以孤秦。大王不從親,秦必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若此,則鄢、郢動矣。臣聞治之其未亂,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後憂之,則無及已。故願大王之早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