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赴難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他認為:隰朋善於言辭進退,可以立為大行;甯戚善於開墾種植,開發地利,可以立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桓公做到。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後,十分贊同,便按管仲的意思,授予五人官職,讓他們聽命於管仲,為齊國效力。其中描述王子城父時,原文就用了「視死如歸」,後來「視死如歸」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為了理想而不怕犧性生命,無所畏懼。
如雷在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昭公復國。姬輦向申包胥報到時,申包胥即說:「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蒙秦王憐憫,發兵相救,有勞元帥領兵前往,真是楚國人民的萬幸!」這裡就用了「如雷貫耳」來稱讚姬輦名氣很大。因為這句成語是用來讚頌他人的聲名,所以常和「久聞大名」、「久仰大名」連用。
倚馬雄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倚馬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
化險為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暇顧及,自此邊疆民族常乘機侵擾邊境。代宗廣德元年,吐蕃一度攻入長安,使代宗東逃至陝州,後在郭子儀的領兵抗禦下,吐蕃雖然退兵,卻仍時常威脅京畿重地及隴右、劍南諸地。大曆十二年,吐蕃又來犯,朝廷派崔寧應戰,告捷,據史書載:「破吐蕃十萬,斬首八千,生擒九百人。」 韓雲卿〈平蠻頌〉一文即記此事。文中贊頌唐王朝對戰敗部族的處置極為妥當,使為惡者受到應有的懲處,自新者得到適合的嘉勉,「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即把原有的災禍之氣轉變成和煦的暖陽,坎坷堪憂的前途改造成平坦的道路。後來「化險為夷」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形容轉化危險為平安。
堆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堆積貯藏。《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叫木耐率領兵眾,將奪得旗幟改造做雲梯,帶二百兵,每人身藏枯竹一束,到他城西僻靜地方,爬上城去,將他堆貯糧草處放起火來。」
山窮水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為陽城郡守。魏恭帝三年,爵上庸縣公,邑二千戶。西魏文帝大統九年,被俘降,宇文泰以其為帳內大都督,領兵鎮壓各地起事。北周武帝天和四年,累官至江陵總管,後出為涇州總管。卒諡定。 (3) 崢嶸:山勢高峻突出的樣子。 (4) 豁嶮:音ㄏㄨㄛˋㄒ|ㄢˇ,山谷地勢險惡難行。 (5) 馬束橋飛:橋墩斷裂,馬匹受到限制,無法通行。 (6) 中垺:中城。垺,音ㄈㄨˊ,外城。 (7) 款:叩、敲。此指開啟。
玩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十六年,卒諡威。 (3) 田忌:生卒年不詳,戰國齊將。曾推薦孫臏於齊王。魏將龐涓攻趙都邯鄲,田忌領兵圍魏救趙,並用孫臏計大敗魏軍於桂陵。 (4) 幾:音ㄐ|,將近、差不多。 (5) 齊三枼:齊國三代。枼,疑為「世」。 2、「黷武」:《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劉虞》初,公孫瓚知術詐,固止虞遣兵,虞不從,瓚乃陰勸術執和,使奪其兵,自是與瓚仇怨益深。和尋得逃術還北,復為袁紹所留。瓚1>既累為紹2>所敗,而猶攻之不已,虞3>患其黷武,且慮得志不可復制,固不許行,而稍節其稟假4>。瓚怒,屢違節度,又復侵犯百姓。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數抄奪之。積不能禁,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
李廣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58)漢武帝寵妃李夫人之兄。曾奉命至大宛國貳師城取馬,號稱「貳師將軍」。以攻勝大宛,封海西侯。後領兵擊匈奴,兵敗,為單于所殺。
住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紮營暫住。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折:「今聞知呂布領兵前來,住紮於虎牢關下。」《三國演義》第九九回:「且宜在城中搭起窩鋪住紮,以防陰雨。」
才高倚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倚馬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