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15.62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紅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紅色的領巾或頭巾。《水滸傳》第三四回:「一個個身長力壯,都是面惡眼兇,頭裹紅巾,身穿衲襖,腰懸利劍,手執長鎗,早把一行人圍住。」
方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文人所戴的頭巾。《金瓶梅》第四二回:「那戴方巾的人,你不認的他?」《儒林外史》第一回:「那邊走過三個人來,頭帶方巾。」
觀音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日女子所用的暖帽,質軟,形似佛像中觀音所戴頭巾的風帽,披至頸後肩際。《紅樓夢》第四九回:「見探春正從秋爽齋出來,圍著大紅猩猩毡斗篷,戴著觀音兜。」
打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應付。元.孫仲章《勘頭巾》第四折:「因此上葫蘆提逞機變,強打掙做質辨,護姦賊壞良善,臭名兒怎揩免。」
方巾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道學味、頭巾
衣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服與頭巾。南朝梁.沈約〈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遊好〉詩:「紛吾隔囂滓,寧假濯衣巾。」
面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面、面子。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三折:「主公遣貧道引著眾將來陪待,君侯若不飲呵,是無主公的面分了。」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一折:「若不看解勸街坊面分,小後生從來火性緊,發狂言信口胡噴。」
襆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男子用的頭巾。以絲絹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長帶,用來裹髮,盛行於唐代。《新唐書.卷二四.車服志》:「襆頭起於後周,便武事者也。」《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應天府尹大人戴著襆頭,穿著蟒袍,行過了禮,立起身來,把兩把遮陽遮著臉。」也稱為「福巾」、「折上巾」。
頹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罵人的話。指傻瓜、膿包。元.馬致遠〈耍孩兒.近來時買得蒲梢騎套.七煞〉:「我沉吟了半晌語不語,不曉事頹人知不知?」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則被你這探爪兒的頹人,將我來帶累死。」
事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一折:「我這裡下階基轉影壁親身問,問一個事從來歷,唱叫緣因。」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