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飲鴆救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拷打。霍諝寫了一篇奏記為他申辯,其中有一段說到:「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穩順利,現已位居地方首長的高位,品格也沒有什麼缺失。這樣的一個人,即使對於皇上的詔書有所疑慮,也會採用一種穩當的方式來解決,怎麼可能冒著死罪私下更改詔書?這樣的行為好比是一個飢渴的人,吃有毒的附子來止飢,喝毒酒來止渴,食物還沒進到肚子裡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這樣做啊!」大將軍梁商看了以後便上書為宋光脫罪,霍諝也因此而顯露名聲。後來「飲鴆止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只求解決眼前困難,而不顧將來更大的禍患。
|
擢髮數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一到范雎的府第前,便把上衣脫掉,從門口一路膝行至范雎跟前,以頭叩地說:「我萬萬沒想到您能夠登上如此高位,我自知罪該萬死,今天是生是死就由您決定吧!」范雎故意反問:「你有多少罪狀啊?」須賈回道:「我的罪狀太多了,恐怕即使把頭髮全部拔下,都還不夠用來計數我的罪行。」後來「擢髮難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罪狀極多,難以計數。
|
百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優秀的人才,或稱尊貴的人。南朝宋.鮑照〈詠史詩〉:「百金不市死,明經有高位。」南朝梁.沈約〈應詔樂遊苑餞呂僧珍詩〉:「超乘盡三屬,選士皆百金。」
|
別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各有千秋」。見「各有千秋」條。01.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卷一.與劉映榆侍講書》:「明公負雋才,居高位,靜觀天下事,以為旂常竹帛,別有千秋,是非鯫生所敢知也。」
|
雷鳴瓦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無才德的人居於高位。參見「瓦釜雷鳴」條。宋.辛棄疾〈水龍吟.被公驚倒瓢泉〉詞:「回頭落日,蒼茫萬里,塵埃野馬。更想隆中,臥龍千尺,高吟纔罷。倩何人與問,雷鳴瓦釜,甚黃鍾啞?」
|
寵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高位者邀請的敬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今承寵召過來,卻又屢屢相覷,卻像有些委決不下的事,是什麼緣故?」
|
黃鐘長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棄」用來比喻賢才不被重用。
|
河川襲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搶奪其他河流的現象。侵蝕力強的河水,深切入河床,往高處侵蝕,穿過分水嶺,而將另一側的河水上游截流。通常是低位河搶奪高位河。也稱為「搶水」。
|
達權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假權宜,上臣大司馬漢中王。臣伏自三省1>,受國厚恩,荷任2>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復忝3>高位以重罪謗。群寮4>見逼,迫臣以義。臣退惟寇賊不梟5>,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成臣憂責碎首之負。若應權通變,以寧靖6>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敢慮常宜,以防後悔。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累息,如臨于谷。盡力輸誠,獎厲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撲討凶逆,以寧社稷,以報萬分。謹拜章因驛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於是還治成都。拔魏延為都督,鎮漢中。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 〔注解〕
(1) 三省:本指...
|
蠹國害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危害國家,殘害百姓。《明史.卷二一○.王宗茂傳》:「與其開賣官鬻爵之令以助邊,盍去此蠹國害民之賊,籍其家以紓患也。」《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陰司以兒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專一任性執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國害民,怨氣騰天。」也作「蠹國殃民」。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