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66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錐體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適當延長呈長圓柱兩端略窄的微紡錘狀,尾部側扁,頭部及身體呈暗褐色,全長為鰓孔位體高及肛門位體高之15.5-15.9及13.3-16.7倍;肛門靠近全長中點,肛門前長肛門前長佔全長的43-44 %;尾長無特別延長,其長度約為肛門前長肛門前長的1.3倍;尾端較硬,不易彎折,尾鰭鰭條退化,較背鰭及臀鰭的鰭條短;背鰭起點略前於胸鰭基部;奇鰭具有較寬且明顯的黑色邊緣,鰭條不分節;胸鰭發達,位於體高中點,胸鰭靠近基部1/3處具黑色斑塊,基部上緣約與眼睛上緣等高;鰓孔為淡色呈圓弧狀,位於身體側邊中間偏下,其上緣與胸鰭基部上端1/3處等高;全長為頭長之5.9-6.5倍,吻端略尖呈圓鈍狀,口裂末端約位於眼睛...
紋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phichthus erabo (Jordan and Snyder, 1901)
上唇邊緣無皮褶。上頜較下頜長。上下頜骨齒圓錐狀,各1列;前上頜骨齒4枚,緊接其後是1列鋤骨齒。背鰭起點在鰓裂之上。脊椎骨數152~155。體長為體高之29.4倍,頭長之11.4;尾長為頭與軀幹之0.9倍;頭長為吻長之4.7倍;吻長為眼徑之4.7倍。吻尖。前鼻孔成管狀。口裂超過眼之後方。背、臀鰭在近尾端處結束。體有大小不一之深褐色圓形斑點。頭部之斑點小且密集;背鰭具淺褐色之斑點,臀鰭白色。
印度洋與西太平洋海域。
棲息於珊瑚礁及岩岸區。
數量極少無經濟利用之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科(Family Ophichthidae),Snake Eels,Worm Eels
楊氏黏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呈圓柱狀,體後方側扁。眼退化為皮膚所覆蓋。無上下頜。口腔外緣具四對鬚;口腔外側左右各有兩列齒,其內列齒之2-3顆齒之基部愈合,齒列式(6-8)+3/2+(7-9)。鰓孔每側5個,彼此間距小,聚集成群而呈不規則分布,左側最後一個大於其餘鰓孔。體側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區分為鰓前區、鰓區、鰓肛區及肛後區等四區,本種魚之鰓區不具黏液孔,故黏液孔數分別為(16-23)+0+(42-47)+(8-11),總數為66-78。無鱗。肛門位於體後端。無背、臀、胸及腹鰭,僅有尾鰭。體色呈灰褐色,背部中央無白帶,腹部淡色。本種為1958年由鄧火土博士發表於台灣的新種。Quadratus yangi
大錐體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適當延長呈長圓柱兩端略窄的微紡錘狀,尾部側扁,頭部及身體呈淡褐色,全長為鰓孔位體高及肛門位體高之13.0-20.9及14.2-17.7倍;肛門靠近全長中點,肛門前長佔全長的43-48 %;尾長無特別延長,其長度約為肛門前長的1.1-1.3倍;尾端較硬,不易彎折,尾部末端鰭條退化,較背鰭及臀鰭的鰭條短;背鰭起點略前於胸鰭基部;奇鰭具有較窄且不明顯的黑色邊緣,鰭條不分節;胸鰭發達,位於體高中點,基部上緣約與眼睛垂直中點等高;鰓孔為淡色幾乎呈垂直,位於身體側邊中間之下,其上緣與胸鰭基部上端1/3處等高;全長為頭長之5.3-6.3倍,吻端略尖呈圓鈍狀,口裂末端約位於眼睛中點略後方,上顎略長於下顎,...
南希錐體康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riosoma nancyae (Shen, 1998)
胸鰭發育完全。頭部佈滿小黑斑,其它部位則為12~14塊較大之黑色橫帶,有些橫帶呈∩型;口裂止於眼前方;後鼻孔無瓣膜;鰭條不分節。齒圓錐狀;上、下頜骨齒列前端3或4列,呈齒帶;前上頜骨齒不與鋤骨齒相連,鋤骨齒呈齒帶,前方較寬,後方較窄。背鰭起點在鰓裂之上方。脊椎骨數157。體長為體高15倍,頭長7倍;尾長為頭與軀幹1.3倍;頭長為吻長5.5倍;吻長為眼徑1.2倍;胸鰭為吻1.6倍。背、臀鰭上有許多黑塊斑且具白邊。體粗壯,眼大。尾部後端側扁。舌游離。肛門在體之前半部(43%~44%)。
台灣海域。
棲息於台灣東北與東部較深海域之砂泥底。
量少,無漁業之經濟價值。漁民以底拖網或籠具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科(Family Congridae),Conger Eels
斑紋花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長為頭長的13.4-15.8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51.9-58.7倍;全長為軀幹長的2.8-2.9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4倍;頭長為吻長之4.8倍;吻長為眼徑之1.9倍;胸鰭約為眼徑之1.6倍。尾長大於體長,吻端呈白色且較圓鈍;上頷稍長,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無尾鰭,背鰭起點於鰓裂之前,胸鰭較微小,長度不及其基部;肛門在體之前半部,背、臀鰭在近尾端處結束;上、下頜齒及鋤骨齒皆有二列,並且為顆粒狀;前上頷骨齒六枚,與鋤骨齒分離;沿著體側具有三列褐色圓形斑塊,其中的上列與下列為半圓狀,中列則為全圓(接近橢圓狀)且最大,並深入背鰭;眼部周遭則被三至四塊斑紋所包圍。福馬林標本,體有三列咖啡色圓班(中...
絲尾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avialiceps taeniola (Alcock, 1917)
頭小且長。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無胸鰭或微小。前上頜骨齒為較小之犬齒。上、下頜骨齒各3列,中列最大。鋤骨齒1列,具大形犬齒,在各犬齒之間有2~3顆小齒。背鰭起點在鰓裂後方之上。脊椎骨數171~187。體長為體高之35.4倍,頭長之14.1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2.5倍;頭長為吻長之2.1倍;吻長為眼徑之4.0倍。上頜較長。尾長且纖細。體軟。吻端兩側各有一凹痕。前鼻孔成縫裂狀,位於吻端之中央。背、臀鰭與尾鰭相連。福馬林之標本體色為白色。
印度洋與太平洋海域。
棲息深度在440~1,200公尺深之水層中。多以小型浮游魚類、甲殼類維生。
量少,多為中層拖網所捕獲。並無經濟之利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科(Family Muraenesocidae),Pike Eels
黑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yema atrum (Günther, 1878)
有胸鰭。後鼻孔開在眼之前中線。體短,側扁,背鰭與臀鰭的尾端軟條延長。吻部細長,上下頜延長,上領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端呈球狀齒帶,上下領骨齒與鋤骨齒多列。背鰭起點在身體中央附近。脊椎骨數70~80;體長為體高7~20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週0.5倍;頭長為吻長1.9倍。口裂超過眼之後緣;肛門在體後半部。鰓裂側位。體僵硬。鰭條長。體黑色,福馬林之標本體色為暗棕色。
所有海洋之中深層水域。
棲息於深海之中層海域約330~3,000公尺。攝食習性與鴨嘴類似,多以甲殼類為主。由於眼小,多以側線系統來追捕餌食。
罕見,無漁業之經濟價值。漁民以深海中層拖網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囊鰓目(Order Saccopharyngiformes)
亞目(Suborder Cyematodei)
科(Family Cyematidae),Bobtail Eels
短鬚鱗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uraenolepis marmoratus (Günther, 1880)
體延長而側扁,眼上方之頭背部幾成直線。頦鬚短而不及眼徑。第一背鰭鰭條單一,長度相等於眼徑或稍大於眼徑;胸鰭不延長至肛門上方;腹鰭窄,鰭條數為5,外側2個鰭條呈絲狀。體色多變,一般為紅褐色,常帶有鏽斑。最大體長可達40公分,一般皆在30公分左右。
南極洋附近水域。
冷水域魚類,喜棲息於大陸棚斜坡,棲息深度自30~1,600公尺左右。以浮游動物為食。
食用價值不高,一般以下雜魚處理,或製成魚粉。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鱗鱈科(Family Muraenolepididae),Eel Cods,Moray Cods
紅尾黏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呈圓柱狀,體後方側扁。眼退化為皮膚所覆蓋。無上下頜。口腔外緣具四對鬚;口腔外側左右各有兩列齒,其外列齒之3顆齒基部癒合,內列齒之2顆齒之基部愈合,齒式3+6/2+7;鼻管基部具有一對小鼻瓣。鰓孔每側5個,彼此間距大,呈直線排列,左側最後一個大於其餘鰓孔。體側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區分為鰓前區、鰓區、鰓肛區及肛後區等四區,黏液孔數分別為(16-17)+(3-4)+(62)+(19),總數為100-102。無鱗。肛門位於體後端。無背、臀、胸及腹鰭,僅有尾鰭。全身呈粉紅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