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瓦氏深海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適當延長,尾部側扁漸細,頭部及身體呈淡色具零星黑色細點分布,全長為鰓孔位體高及肛門位體高之13.3-19.3及14.2-21.2倍;肛門位於全長中點之前,肛門前長佔全長的36-47 %;尾長適度延長,其長度約為肛門前長的1.5-1.8倍;尾端柔軟,易彎折;背鰭起點位於胸鰭基部略後方;奇鰭具有黑色邊緣,鰭條分節;胸鰭約位於體高中點,胸鰭基部上緣約與眼睛下緣水平線等高;鰓孔約為斜線狀,位於身體側邊中點之下方;全長為頭長之5.6-7.8倍,吻端延長呈尖狀,口裂末端約為眼睛後緣之下方,上顎長於下顎,吻長大於眼直徑,吻長為眼直徑之1.7-2.1倍;眼睛大,約占頭長的14-16 %;嘴唇不發達;前鼻孔...
褐泥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lyophis brunneus (Gilbert, 1891)
具鱗片。上頜較下頜長。前上頜骨齒為一叢不具複合齒。上頜骨齒細小,形成多列;下頜骨齒細小,遍佈整個下頜;鋤骨齒圓錐狀,前端排成1列(約5枚),漸成2列且較大,後端成一單列。背鰭起點在胸鰭尖端之上方。脊椎骨數145~151。體長為體高之20~30倍,頭長之5~6.3倍;頭長為吻長之3.9倍;吻長為眼徑之3.3倍。口裂超過眼之後緣。吻鈍。眼大。有尾鰭。背、臀鰭與尾鰭相連。胸鰭發育完善。肛門至鰓裂之距離小於頭長。前鼻孔管狀,後鼻孔在眼前。福馬林標本為褐色;背、臀鰭為淡褐色(後端較深)。
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海域。
屬底棲性魚種,棲息深度在400公尺以上之魚種,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維生。多數與其他的深海合鰓(如寄生與合鰓)之棲息分布重疊。
目前無經濟利用之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合鰓科(Family Synaphobranchidae),Cutthroat Eels,Arrowtooth Eels,Pugnose Parasitic Eels
鬚唇短體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長為全長(TL)之 51-58%;頭長為全長(TL) 之11-14%。背鰭起點遠在胸鰭之後。上下頜具有相當多的唇鬚。全身表皮形成許多細小之皺摺。胸鰭不特別延長,頭長約為其5-6.3倍。下頜延伸超過上頜。鼻長中等,吻長為其3.2倍。當上下頜閉合時無法見到上頜齒。頭部感覺孔不明顯,頸項部感覺神經結不易見。鼻孔為短管狀,位於上頜前端,前後開孔緊靠在一起。眼部位於上頜前40%處。頭部頂端及兩眼間平坦,背視時頭部兩側輪廓平順,不向內凹。牙齒呈錐狀,上頜齒前方具4游離齒;鋤骨齒前方一列具4-5較大牙齒,其後方一列具5顆較小之牙齒;下頜齒少,相當稀疏。脊椎骨數135-140。體呈灰白色至...
緋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nathophis nystromi (Jordan and Snyder, 1901)
胸鰭發育完全。鰭條不分節;上唇有皮褶;前上頜齒在口閉合向外露出。齒小,圓錐狀;上、下頜骨齒呈齒帶,齒帶向後方延伸,鋤骨齒列短與上頜間齒列相連。背鰭起點在胸鰭中點之上方。脊椎骨數117~124。體長為體高19~20倍,為頭長7.8~8.2。頭長為眼6~6.7倍,吻長3.4~3.7倍,口裂3.2~3.5倍。尾長為頭長及體長之3倍。成體體色棕色。
西太平洋海域。
棲息於200公尺深以內海域之砂泥底。
量少,無漁業之經濟價值。漁民以底拖網或籠具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科(Family Congridae),Conger Eels
深海狹尾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thyuroconger vicinus (Vaillant, 1888)
具胸鰭。體長,眼大,吻鈍;口裂達眼中央(印度太平洋)或後緣(大西洋)。後端側扁,尾鰭發達呈黑色。肛門在身體之前半部(40%)。前鼻孔近吻尖,後鼻孔在眼中央前緣,無瓣膜;尾之末端柔軟且纖細,鰭條分節;上唇無皮褶,前上頜齒在口閉合時露出。上、下頜骨齒均為2列,但參差不齊,犬齒狀,內排比外排小。鋤骨齒由2枚大形犬齒構成。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後上方。脊椎骨數179~206。體長為體高6.6~14.0倍,頭長2.5~3.3倍;尾長為頭與軀幹1.5倍;頭長為吻長3.3~4.0倍;吻長為眼徑1.9~2.4倍。尾鰭與背、臀鰭相連。舌固定。體白色,有點透明,下方較淡;背、臀鰭尾端及尾鰭具黑邊。
莫三比克海峽、西太平洋、夏威夷、東大西洋與熱帶之西大西洋海域。
外形近似狹尾糯,一般體型較大於前者。印度太平洋的標本其背鰭開端較前而接近胸鰭之基部。之棲息於229~1,318公尺深海域之砂泥底。
常見之深海魚類,但無漁業之經濟價值。漁民以深海底拖網或籠具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科(Family Congridae),Conger Eels
陳氏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yrophis cheni (Chen and Weng, 1967)
前鼻孔成管狀。體長,圓柱狀。尾鰭柔軟,其鰭條明顯,胸鰭存在,鰓孔小。上、下頜等長。齒圓錐狀,上、下頜骨齒及鋤骨齒均為1列;前上頜骨齒5枚。背鰭起點約在肛門之後(3倍眼徑之後)。體長為體高之47.2倍,頭長之11.1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7倍;頭長為吻長之4.5倍;吻長為眼徑之2.8倍;胸鰭為吻長之0.6倍。口裂延伸至眼後。鰓裂位於體側下方。臀鰭緊接肛門之後。福馬林標本,白色,背、臀鰭白色,接近尾端處為深褐色。
台灣西南海域。
棲息於100~200公尺以內之泥質海底。
多伴隨其他下雜魚為底拖網所捕獲。罕見,無經濟之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科(Family Ophichthidae),Snake Eels,Worm Eels
臺灣絲尾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身體稍微側扁,尾部末端成髮絲狀。肛門位於體中央前方。頭部稍扁、延長。吻端呈一圓點狀。口裂超過眼睛後緣。體長為體高之38.3~44.2倍,頭長的7~12.2倍;軀幹長為頭長之2.7~3.3倍,為背鰭前長之2.3~4,1倍;頭長為眼徑之9.8~13倍,為吻長之2.1~2.6倍;肛門前之側線孔42~50。圓錐狀齒,上頜前骨為一圓點狀,有上頜前齒密集的分布,越中間、後方的牙齒越大且尖。鋤骨齒分布較長,自前齒後方起至眼睛前緣結束,中間列較大且尖銳。上頜主齒呈2-3列規則排列,但在前鼻孔與後鼻孔中間於上頜骨的內部出現獨立的單排齒與外排齒明顯分開,一直延伸到眼睛的中央結束。前鼻孔位於吻與眼睛的中央偏...
柴田氏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phichthus tsuchidae (Jordan and Snyder, 1901)
吻尖,通常超過下頜。上唇邊緣無皮褶。齒圓錐狀或尖銳(非犬齒);上頜骨齒2列,下頜骨齒1列。背鰭起點在胸鰭末端之上。脊椎骨數128~130。體長為體高之22.5倍,頭長之8.4倍;頭長為吻長之6.4倍;吻長為眼徑之1.2倍。吻短壯。背、臀鰭在近尾端處升高。無尾鰭。體色為褐色。
西太平洋海域。
多數棲息於大陸棚以內之海域之砂泥底。
數量極少無經濟利用之價值。底拖網所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科(Family Ophichthidae),Snake Eels,Worm Eels
多齒前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ysomma polycatodon (Karrer, 1982)
無鱗。胸鰭存在。上頜較下頜長。前上頜骨齒2枚。上頜骨齒細小,形成3列之齒帶;下頜骨齒1列,前2顆較大,後端皆小型齒;鋤骨齒5枚。前上頜骨齒及鋤骨齒為複合齒,每一枚複合齒之基部有一小丘狀之組織。背鰭起點在胸鰭之前。脊椎骨數128~140。體長為體高之15.6倍,頭長之7.4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6.7倍;頭長為吻長之5.1倍;吻長為眼徑之3.3倍。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眼小。有尾鰭。肛門至鰓裂之距離小於頭長。體褐色,下方較淡;背、臀鰭為白色。
西印度洋與西太平洋海域。
與其他前肛屬魚種同屬底棲性魚種,多分布在100~200公尺深之海底,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
數量少,並無經濟價值,通常為底拖漁網所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合鰓科(Family Synaphobranchidae),Cutthroat Eels,Arrowtooth Eels,Pugnose Parasitic Eels
呂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宋和鱸外觀極為相似,但是可以經由背鰭起點(d=吻端至背鰭起點的距離)至肛門(a=吻端至肛門的距離)之間的距離,和身體全長(t=全長)的比例[p=(d-a)/t(%)]來區分,呂宋的平均比(p=11.2%;變化範圍為9.4%~12.3%,n=8)比鱸的平均比值(p=16.0%;變化範圍為14.1%~18.1%,n=8)有所差異;以及背鰭起點位於脊椎骨位置,前者約第24節處,後者約第21節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