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濱泥上行走的工具。以板做成,人站在板上,一腳在外推行,每推行數丈,可以不陷於泥中。浙江沿海一帶,也用來捕魚。
前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ysomma anguillare (Barnard, 1923)
無鱗。胸鰭存在。上頜較下頜長。前上頜骨齒2枚。上頜骨齒細小,形成齒帶;下頜骨齒1列,為較大之犬齒;鋤骨齒5枚。前上頜骨齒及鋤骨齒為複合齒,每一枚複合齒之基部有一小丘狀之組織。背鰭起點在胸鰭之前。脊椎骨數119~130。體長為體高之15.6倍,頭長之7.4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6.7倍;頭長為吻長之5.1倍;吻長為眼徑之3.3倍。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眼小。有尾鰭。肛門至鰓裂之距離小於頭長。體褐色,下方較淡;背、臀鰭為白色。
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海域。
屬底棲性魚種,多分布在100~200公尺之海底屬優勢魚種,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維生。
數量多,但並無經濟價值,通常為底拖漁網所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合鰓科(Family Synaphobranchidae),Cutthroat Eels,Arrowtooth Eels,Pugnose Parasitic Eels
裾鰭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phichthus uroloph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46)
吻尖,通常超過下頜 。上唇邊緣無皮褶 。齒圓錐狀或尖銳(非犬齒):上下頜骨齒圓錐狀,各1列;前上頜骨齒4枚,排成半圓形。鋤骨齒之前端為5枚齒,排成狀,其後為1列圓錐狀齒。背鰭起點在胸鰭中部及鰓裂之後。脊椎骨數133~142。體長為體高之25.3~26.9倍,頭長之8.6~10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3~1.4倍;頭長為吻長之5.6倍;吻長為眼徑之1.7倍。前鼻孔成管狀。口裂超過眼之後緣。背、臀鰭在近尾端處較高。無尾鰭。除前端外,舌固定。體色淺褐色,下方較淡。背鰭褐色具白邊,臀鰭白色。
印度洋與太平洋海域。
棲息於400公尺深以內海域之砂泥底。
數量多,可由底拖網作業或籠具所捕獲,但目前並無經濟利用之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科(Family Ophichthidae),Snake Eels,Worm Eels
繁星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延長,尾部側扁漸細,頭部扁平且背側具白色斑點排列呈「北」字形,頭部及身體呈暗色,偶呈淡色,全長為鰓孔位體高及肛門位體高之14.9-19.1及16.0-22.8倍;肛門位於全長中點之前,肛門前長佔全長的37-40 %;尾長延長,其長度約為肛門前長的1.5-1.7倍;尾端柔軟,易彎折,尾部末端鰭條正常;背鰭起點位於胸鰭基部後方;奇鰭具有黑色邊緣,鰭條分節;胸鰭發達,靠近基部具暗色斑點,胸鰭位於體高中點,胸鰭基部上緣約位於眼睛垂直中點水平線之下方;側線孔位於白色斑點中心,兩側側線孔與背鰭間各有一列白色斑點,斑點之間的距離大於側線孔間距;鰓孔幾乎為圓弧狀,位於身體側邊中點之下方;全長為頭長之6.8...
黑尾前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ysomma melanurum (Chen and Weng, 1967)
無鱗。胸鰭存在。下頜較上頜長。前上頜骨齒2枚。上下頜骨齒形成齒帶,齒帶內側各有一列較大的齒列;鋤骨齒5枚。前上頜骨齒及鋤骨齒為複合齒,每一枚複合齒之基部有一小丘狀之組織。背鰭起點在胸鰭之後。脊椎骨數137(134)。體長為體高之20.1倍,頭長之8.0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6.8倍;頭長為吻長之6倍;吻長為眼徑之1.7倍。肛門至鰓裂之距離小於頭長。舌固定。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眼小。背、臀鰭低,與尾鰭相連。體淡褐色;背、臀鰭為白色(臀鰭後端黑色);尾鰭黑色。
台灣西南海域。
屬底棲性魚種,在100~200公尺深之海底魚種,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維生。目前全世界僅有2條被發現。
目前無經濟價值,通常為底拖漁網所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合鰓科(Family Synaphobranchidae),Cutthroat Eels,Arrowtooth Eels,Pugnose Parasitic Eel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蛇狀,尾部側扁。頭中大,呈鈍錐形。口大而開於吻端,微斜裂而達眼後緣後下方;下頜略突出於上頜:上頜骨齒呈2列或3列的窄齒帶,外列齒與內列齒間有一個小溝槽區隔。背鰭和臀鰭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和尾鰭連結成一體而不易區分彼此;體型較粗短,背鰭起點至胸鰭基底的距離短於背鰭起點至肛門的距離,頭長為背鰭起點至臀鰭起點垂直線距離之0.8-0.9倍;背鰭起點至肛門距離約為體長之16%,脊椎骨數為100-110。體背側為褐色佈滿不規則的黃綠色斑塊;腹部為乳白色。體長小於50公分的幼魚,尾部有一明顯的黑斑。
大口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rachysomophis cirrocheilos (Bleeker, 1859)
體長,胸鰭小或無,口列大,眼小。上頜骨齒為2列,下頜骨齒1列,犬齒狀,齒間距離大;前上頜骨齒圍成一半圓形;鋤骨齒1列。背鰭起點遠在鰓裂之後。體長為體高之20.6倍,頭長之8.9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1倍;頭長為吻長之7.7倍;吻長為眼徑之2.6倍。上下唇緣均襯有短鬚。吻甚短。胸鰭發育完全。無尾鰭。在近尾端處結束。口裂遠超過眼之後緣。體有深咖啡色不規則之斑紋。臀、背鰭具黑邊,鰭為黃色。
印度洋與西太平洋海域。
可長至1公尺,生活於淺海及河口區之泥質海底。
數量少,少數漁民取之為食。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科(Family Ophichthidae),Snake Eels,Worm Eels
寬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rypharynx pelecanoides (Vaillant, 1882)
有胸鰭,細小。後鼻孔開在眼之前中線。尾部延長。口部大而寬。上、下頜延長,上頜稍長於下頜。上、下頜骨齒亦呈寬帶狀,無鋤骨。背鰭起點在鰓孔之前,臀鰭起點在1/3體長之前。脊椎骨數101~113;口裂超過眼之後緣;肛門在背鰭起點稍後。體柔軟。體黑色。
所有海洋之溫帶熱帶區之各層水域。
棲息於各層海域約0~3,000公尺。攝食習性與鴨嘴類似,多以甲殼類為主。由於眼小,多以側線系統來追捕餌食。性成熟時,雄性外型有一定的改變雌性則無。
罕見,無漁業之經濟價值。可以深海中層拖網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囊鰓目(Order Saccopharyngiformes)
囊鰓亞目(Suborder Saccopharyngoidei)
寬咽科(Family Eurypharyngidae),Gulpers,Umbrellamouth Eels
大頭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acrocephenchelys brachialis (Fowler, 1934)
具胸鰭。體長,眼大,口裂僅達眼前緣。肛門在身體之前半部。後鼻孔無瓣膜,尾之末端柔軟且纖細,鰭條分節,尾鰭通常發達,上唇無皮褶,前上頜齒在口閉合時稍微露出。上、下頜骨齒均為不規則之多列,錐形齒,最外列齒大;前上頜骨齒多排,前排比後排大且疏。鋤骨齒由不規則之3列齒構成,其後端遠離鋤骨末端。背鰭起點遠在胸鰭之後。脊椎骨數178~182。體長為體高21.2倍,頭長12.5倍;尾長為頭與軀幹7.8倍;頭長為吻長5.1倍;吻長為眼徑1.8倍。尾鰭與背、臀鰭相連。舌固定。體色透明,有黑點遍佈全身;背鰭、臀鰭尾端與尾鰭具黑邊。
太平洋與印度洋海域。
棲息於400~800公尺海域水層中。
量不多,但無漁業之經濟利用價值。漁民的深海中層拖網偶有捕穫。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科(Family Congridae),Conger Eels
紫黏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呈圓柱狀,體後方側扁。眼退化為皮膚所覆蓋。無上下頜。口腔外緣具四對鬚;口腔外側左右各有兩列齒,其內列齒之2-3顆齒之基部愈合,齒列式(9-10)+3/2+(9-10)。鰓孔每側8個,彼此間距大,呈縱線排列,左側最後一個大於其餘鰓孔。體側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區分為鰓前區、鰓區、鰓肛區及肛後區等四區,黏液孔數分別為13+(7-8)+(54-56)+13,總數為88-89。無鱗。肛門位於體後端。無背、臀、胸及腹鰭,僅有尾鰭。體色呈暗紫褐色,背部中央無白帶,無白色眼斑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