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8.26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黑鰭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eoniphon opercularis (Valenciennes, 1831)
背鰭最後一棘較前一棘為長;下頜長於上頜;背鮪鰭膜除基部為金色外,餘呈黑色;體側無紅橫斑紋。身體較寬長;前鰓蓋骨後下緣有1棘。體長可達35公分,通常為23公分。
非洲東岸,印度──太平洋。
分布深度約6~50公尺,多在20公尺或更深,棲息於沿岸或離岸的珊瑚峭壁地區。單獨或成小而鬚散的群體生活。以底棲性蝦或蟹為食。可以釣或籠具捕獲。
可供水族館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金眼鯛目(Order Bery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魚亞目(Suborder Holocent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魚科(Family Holocentridae),Soliderfishes,Squirrelfishes
波紋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寬高約略等長,每邊各有六個極強大之前傾棘,成兩列排列。口端位;上下頜齒為具缺刻之楔形齒,白色。眼中大,側位而高,眼前無深溝。除口緣唇部無外,全被大型骨質片。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較發達,明顯超出棘基部深溝甚多;背鰭及臀鰭軟條弧形;腹鰭棘短,扁形,上有粒狀突起;胸鰭短圓形;尾鰭圓形。體深綠色或深褐色,具許多斜向後下方之橘黃線,幼魚及雌魚之吻部及體側均有,但雄魚其吻部的弧線消失,體側呈波浪紋。第一背鰭深綠色或深褐色;其他各鰭為橘色;尾柄有一大圓黑斑。
日本大大眼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甚高,顯然側扁,呈卵圓形;體最高處位於背鰭第VI棘附近。眼特大,瞳孔大半位於體中線下方。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下頜突出,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齒。前鰓骨後緣及下緣具鋸齒並具有一枚後向之短強棘。頭及體部皆被有粗糙堅實不易脫落之櫛後緣棘弱而多;側線完全,側線孔數30-36。背鰭單一,具深缺,具硬棘X棘,軟條11-12(通常為11);臀鰭與背鰭幾相對,具硬棘III,軟條9-10;背鰭及臀鰭後端圓形;胸鰭短小;腹鰭中長,短於或等於頭長;尾鰭稍圓。體紅色,幼時具白色狹窄橫帶,長成則逐漸消失。尾鰭、背鰭及臀鰭軟條部具黑邊。
金鰭鼓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口端位,齒白具缺刻。眼前有一深溝。頰部被;鰓裂後有大型骨質片。尾柄片具小棘列,且向前延伸至身體中央,第一背鰭下方。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明顯;背鰭及臀鰭軟條截平;尾鰭弧形。體褐色;喉與腹部淺藍色,頰部有一短白線。第一背鰭褐色;第二背鰭、臀鰭與胸鰭淡紅而透明;尾鰭深棕色,後緣有一寬白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群魚聚集。形容聚集眾多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逮漢成留思,子政讎校,於是七略芬菲,九流萃,殺青所編,百有八十餘家矣。」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京師宴會之惡習》:「京師為士夫淵藪,朝士而外,凡外官謁選及士子就學者,于于萃,故酬應之繁冗甲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彞器的花紋。形似魚,常上下幾層重疊出現,通行於商及西周後期。
鋏星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鐔,劍柄與劍身連接,兩旁突出的部分。鋏星鐔形容紋飾奇特,稀有珍貴的寶劍。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六.器奇》:「鄭雲逵少時得一劍,鋏星鐔,有時而吼。」
紋眼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蛺蝶。軀體背側暗褐色,腹側黃白色。前翅前緣弧形,外緣於M1脈末端突出、CuA2脈末端略突出。後翅外緣波狀,M3脈末端最突出。翅背面底色暗褐色,沿外緣有黃白色線紋。前翅於CuA1室有一眼狀紋。中室端及中室內有一黑褐色短線及黃白紋。翅面中央有曲線排列黃白色小斑。後翅M1及CuA1室各有一眼紋,Rs及M2室亦常有一小眼紋。翅腹面於前翅CuA1室有一明顯眼紋,後翅M1及CuA1室有小眼紋,紋斑紋季節多變化,於低溫期個體斑紋模糊,底色黃褐色為主,常泛磚紅色,高溫期個體翅面有數道波狀帶紋。緣毛暗褐色與黃白色相間。
日本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strolepis japonica (Tanaka, 1908)
除側線外,身體不被片;片易脫落;頭和腹鰭間之腹中線兩側有兩條發光帶,下頜有犬齒。
印度太平洋,西及中太平洋。
為中層浮游群聚性魚類。
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仙女魚目(Order Aulopiformes)
首目(Superorder Cyclosquamata)
帆蜥魚亞目(Suborder Alepisauroidei)
裸狗母魚科(Family Paralepididae),Barracudinas
雅美趾蝎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idodactylus yami (Ota, 1987)
成體吻肛長最大約3.6公分,尾長與吻肛長約相等,身體略為扁平,鼻孔不與吻相接;四肢短,趾端膨大,除第一趾外,其餘各趾均有爪,趾下皮瓣2列,第三、四趾間有微蹼;雄性個體具18~20個股孔及肛前孔,雌性個體則不太明顯;體色易變,但基本上體背面淺褐色,上有2列黑褐色的大型斑塊。
為台灣特有種,目前僅發現於蘭嶼。
為低海拔種類,夜行性,白天喜藏於林投、檳榔、香蕉等寬葉植物的葉片基部、樹皮下或樹縫中,夜晚則活動於山區的樹幹或室外牆上;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每次可產2顆相連的卵。
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