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103.7243 ms
共 9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波紋鈎鱗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寬高約略等長,每邊各有六個極強大之前傾棘,成兩列排列。口端位;上下頜齒為具缺刻之楔形齒,白色。眼中大,側位而高,眼前無深溝。除口緣唇部無鱗外,全被大型骨質鱗片。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較發達,明顯超出棘基部深溝甚多;背鰭及臀鰭軟條弧形;腹鰭棘短,扁形,上有粒狀突起;胸鰭短圓形;尾鰭圓形。體深綠色或深褐色,具許多斜向後下方之橘黃線,幼魚及雌魚之吻部及體側均有,但雄魚其吻部的弧線消失,體側呈波浪紋。第一背鰭深綠色或深褐色;其他各鰭為橘色;尾柄有一大圓黑斑。
|
黑鰭金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eoniphon opercularis (Valenciennes, 1831)
背鰭最後一棘較前一棘為長;下頜長於上頜;背鮪鰭膜除基部為金色外,餘呈黑色;體側無紅橫斑紋。身體較寬長;前鰓蓋骨後下緣有1棘。體長可達35公分,通常為23公分。
非洲東岸,印度──太平洋。
分布深度約6~50公尺,多在20公尺或更深,棲息於沿岸或離岸的珊瑚峭壁地區。單獨或成小而鬚散的群體生活。以底棲性蝦或蟹為食。可以釣或籠具捕獲。
可供水族館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金眼鯛目(Order Bery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金鱗魚亞目(Suborder Holocent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金鱗魚科(Family Holocentridae),Soliderfishes,Squirrelfishes
|
鱗鋏星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鐔,劍柄與劍身連接,兩旁突出的部分。鱗鋏星鐔形容紋飾奇特,稀有珍貴的寶劍。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六.器奇》:「鄭雲逵少時得一劍,鱗鋏星鐔,有時而吼。」
|
日本大鱗大眼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甚高,顯然側扁,呈卵圓形;體最高處位於背鰭第VI棘附近。眼特大,瞳孔大半位於體中線下方。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下頜突出,頜骨、鋤骨和腭骨均具齒。前鰓骨後緣及下緣具鋸齒並具有一枚後向之短強棘。頭及體部皆被有粗糙堅實不易脫落之櫛鱗,鱗後緣棘弱而多;側線完全,側線鱗孔數30-36。背鰭單一,具深缺,具硬棘X棘,軟條11-12(通常為11);臀鰭與背鰭幾相對,具硬棘III,軟條9-10;背鰭及臀鰭後端圓形;胸鰭短小;腹鰭中長,短於或等於頭長;尾鰭稍圓。體紅色,幼時具白色狹窄橫帶,長成則逐漸消失。尾鰭、背鰭及臀鰭軟條部具黑邊。
|
笠鱗棘鯊或笠鱗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chinorhinus cookei (Pietschmann, 1928)
體壯碩;吻由眼部向前漸窄;口裂彎曲顯著,寬度稍長於吻長,上、下頜皆具明顯唇褶;鼻孔橫向,位置較接近口裂部而離吻端較遠;具小型背鰭兩枚,刷子狀,位於軀幹之末端;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腹鰭起點稍後方,第二背鰭稍小於第一背鰭;腹鰭遠大於背鰭;臀鰭缺如;尾柄無隆脊。體背棕色。皮齒基底呈星芒狀,直徑小於0.5公分,不擴張成圓盾狀,亦不連結成一大片。
本種於紐西蘭、帛琉、夏威夷群島、加利福尼亞灣秘魯附近海域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曾於1950年及1991年分別在基隆北部及花蓮東部海域有漁獲記錄,是相當罕見的種類。
為大型而動作緩慢的種類,底棲性,一般出現在陸棚及斜坡區,棲息水深11~424公尺,以底棲性的魚類(包括軟骨及硬骨魚類)、頭足類為食。最大可成長至4公尺長,胎仔產出體長小於45公分。
由於數量有限,因此並非重要的經濟魚種。可由延繩釣、刺網、及底拖網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角鯊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棘鯊科或笠鱗鮫科(Family Echinorhinidae),Bramble Sharks
|
鱗紋眼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蛺蝶。軀體背側暗褐色,腹側黃白色。前翅前緣弧形,外緣於M1脈末端突出、CuA2脈末端略突出。後翅外緣波狀,M3脈末端最突出。翅背面底色暗褐色,沿外緣有黃白色線紋。前翅於CuA1室有一眼狀紋。中室端及中室內有一黑褐色短線及黃白紋。翅面中央有曲線排列黃白色小斑。後翅M1及CuA1室各有一眼紋,Rs及M2室亦常有一小眼紋。翅腹面於前翅CuA1室有一明顯眼紋,後翅M1及CuA1室有小眼紋,紋斑紋季節多變化,於低溫期個體斑紋模糊,底色黃褐色為主,常泛磚紅色,高溫期個體翅面有數道波狀帶紋。緣毛暗褐色與黃白色相間。
|
金鰭鼓氣鱗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口端位,齒白具缺刻。眼前有一深溝。頰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尾柄鱗片具小棘列,且向前延伸至身體中央,第一背鰭下方。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明顯;背鰭及臀鰭軟條截平;尾鰭弧形。體褐色;喉與腹部淺藍色,頰部有一短白線。第一背鰭褐色;第二背鰭、臀鰭與胸鰭淡紅而透明;尾鰭深棕色,後緣有一寬白帶。
|
日本光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strolepis japonica (Tanaka, 1908)
除側線外,身體不被鱗片;鱗片易脫落;頭和腹鰭間之腹中線兩側有兩條發光帶,下頜有犬齒。
印度太平洋,西及中太平洋。
為中層浮游群聚性魚類。
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仙女魚目(Order Aulopiformes)
圓鱗首目(Superorder Cyclosquamata)
帆蜥魚亞目(Suborder Alepisauroidei)
裸狗母魚科(Family Paralepididae),Barracudinas
|
鱗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面似魚鱗般的波紋。漢.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
|
鱗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群魚聚集。形容聚集眾多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逮漢成留思,子政讎校,於是七略芬菲,九流鱗萃,殺青所編,百有八十餘家矣。」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京師宴會之惡習》:「京師為士夫淵藪,朝士而外,凡外官謁選及士子就學者,于于鱗萃,故酬應之繁冗甲天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