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所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名。漢鼓吹曲辭。十八曲之一,其詞悲淒絕決,作者不詳。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傖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聲音粗俗雜亂。《新唐書.卷一六八.劉禹錫傳》:「鼓吹裴回,其聲傖儜。」《聊齋志異.卷四.辛十四娘》:「酒數行,樂奏作於堂,鼓吹傖儜,賓主甚樂。」
玄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代的鐃歌。晉用為鼓吹曲。
破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射箭中鵠的。《晉書.卷七九.列傳.謝尚》:「卿若破的,當以鼓吹相賞。」《宋史.卷三四七.列傳.章衡》:「使遼,燕射連發破的,遼以為文武兼備,待之異於他使。」
幢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仗旗幟等物。《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八年,拜超為將兵長史,假鼓吹幢麾。」《三國志.卷六○.吳書.周魴傳》:「並乞請幢麾數十,以為表幟,使山兵吏民,目瞻見之。」
龐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名。(Roscoe Pound, 西元1870~1964)美國法學家、植物學家。曾獲植物學博士學位。曾發現一種稀有真菌,後來被命名為「羅斯寇.龐德菌」。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二十年,影響美國法界極為深遠。以鼓吹「社會法學」、提倡「社會利益說」聞名於世。著有《法律哲學導論》、《法律史釋義》、《法律與道德》等書。
鐃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是漢代的武樂,用於軍旅之中,以壯軍威、揚士氣的凱歌。鐃,形狀似鈴無舌,有柄可執,是一種銅製的打擊樂器,配合蕭、笳、笛、鼓,故稱鐃歌。鐃歌的名稱,起於東漢明帝時。《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其每朔,……元年歲首也。」劉昭注引蔡邕〈禮樂志〉曰:「漢樂四品:……其短簫、鐃歌,軍樂也。其傳曰『黃帝、歧伯所作,以建威揚德,風勸士』也。蓋《周官》所謂『王大捷則令凱樂,軍大獻則令凱歌』也。」今存漢鐃歌十八曲,即〈朱鷺〉、〈思悲翁〉、〈艾如張〉、〈上之回〉、〈擁離〉、〈戰城南〉、〈巫山高〉、〈上陵〉、〈將進酒〉、〈君馬黃〉、〈芳樹〉、〈有所思〉、〈雉子斑〉、〈聖人出〉、〈上邪〉、〈臨高臺〉、〈遠如期〉、〈石榴〉。
民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關於人民生活的運輸工作。如:「古時的民運,大多是靠人力運送的。」
2.私營的運輸業。
3.民主運動的縮稱。如:「近幾年來,東歐民運接二連三的發生。」
吳敬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5~1953)原名朓,字稚暉,清江蘇武進人。辛卯年舉人,擅長書法,為近代大思想家。早歲入同盟會,致力革命,創辦蘇報,鼓吹革命思想。民國後推行國語注音工作,發起留法勤工儉學會。歷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國民大會代表、總統府資政。常為國家定大謀、決大計,貢獻甚鉅,而學術深邃,識見卓越。著有《吳稚暉先生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