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錢可通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張廷賞辦案,最初,嚴令十日內查明。隔日有小帖書明奉錢三萬貫,請張作罷。張廷賞大怒,下令加速查辦。不料,第三日增為五萬貫,第四日又增為十萬貫。張以為錢至十萬,連鬼神皆可買通,恐惹禍上身,此案便不了了之。典出唐.張固《幽閒鼓吹》。比喻金錢效用極大,有了錢,什麼事都能辦得到。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大小荊條,先決四十,再發有司,從公擬罪,錢可通神,法難縱你。」《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自古道,錢可通神,他雖然又化了萬把銀子,到底還有二萬多沒有拿出來。」也作「錢能通神」。
兵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兵、戰士。晉.傅玄〈順天道〉:「兵卒練,將如闞虎。」《儒林外史》第八回:「船上有千萬火把,照見小船,叫一聲『拿!』幾十個兵卒跳上船來,走進中艙,把王道臺反剪了手,捉上大船。」
人本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一種思潮。興起於十三世紀末的義大利,以丹第、薄伽邱等人為先驅。主張脫離教會勢力,鼓吹人文教育,重視人的價值及尊嚴,並加強體格的鍛鍊。此概念奠定了歐洲各國人文教育的基礎,對整個歐洲文化的發展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如:「人本主義現今被廣泛運用於教育上,藉以培養人格健全的學生。」也稱為「人文主義」。
本土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方面為主,其本土化不是以台灣為主體,因此對於本土化教育的影響有限。後者則是在政府解嚴後逐漸興起,鼓吹去除「大中國化」教育思想,建立具有台灣主體性的教育,因此在1990年代以後中小學教科書開始加重台灣鄉土的比例,本土化教育越來越受重視。隨後教育部「國民教育九年一罐課程暫行綱要」中特別明訂:「跨世紀的九年一貫課程應該培養具有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培養鄉土意識遂成為重要教育目標之一,因此鄉土語言學習比例漸增,打破以國語為主流的教育型態,象徵本土化教育的重視,在政黨輪替...
問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饋贈。《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郅都傳》:「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樂府詩集.卷一六.鼓吹曲辭一.漢鐃歌.有所思》:「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朱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中的第一曲。傳說戰國楚威王時曾有朱鷺合遝飛翔而來舞。一說古代在鼓上飾畫作鷺形,因以為名。唐.陸龜蒙〈和襲美寄毗陵魏處士樸〉詩:「溪籟自吟朱鷺曲,沙雲還作白鷗媒。」
羽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仗中用鳥羽聯綴裝飾的華蓋。《禮記.雜記下》:「司馬執鐸,左八人,右八人,匠人執羽葆御柩。」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備儀仗羽葆鼓吹,葬於國東十里盤龍岡。」
戰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分裂局面─戰國時期,諸侯各自稱王稱霸,戰爭持續不斷。在此時期,至聖先師孔子率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到處鼓吹中庸之道,希望各國君主能彼此克制行動,和平共處。孔子認為,君主不但需要維持君臣的和平共處,並且要尊敬祖先、敬奉神明及擁有良好的德行,作為人民的表率。孔子的理念不僅受到當時君主的推崇,也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諸子百家除了孔子的儒家之外,也出現了諸子百家。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百家爭鳴」。楊朱學派的為我、貴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墨子(約前479年—前381年)的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商鞅(約前3...
橫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漢代的鼓吹樂。為軍中馬上的音樂。
縈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牽掛。宋.沈瀛〈醉落魄.野庵鼓吹〉詞:「心中無事無縈繫,村歌數首新來製。」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二折:「無憂慮,少縈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