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9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吒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飯時發出嚼啃的聲響。《禮記.曲禮上》:「毋吒食,毋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
鼲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齒目鼠屬。外形似鼠,毛深灰色,頸下和腹部呈白色,毛皮珍貴,可製裘。多生活於寒地的森林中。也稱為「灰鼠」。
噬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像咬嚙柔嫩的皮膚一樣。比喻用刑恰當、順利無礙。《易經.噬嗑卦.六二》:「噬膚滅鼻,無咎。」漢.鄭玄.注:「噬,也。者,刑克之謂也。處中得位,所刑者當,故曰噬膚也。」
代李僵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李代桃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代桃僵」原意是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出自樂府古辭〈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桃根,李樹代桃殭。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大意是:桃樹生在露井邊,而李樹則生在桃樹旁邊。有蟲來咬桃樹根,結果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樹木都能以自身代替同伴枯死,患難與共,為什麼同胞兄弟卻不能像桃樹李樹一樣,顧念手足之情?這首樂府詩的作者借由李樹代桃樹死的這件事,用來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後來「李代桃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魚沈鴈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沉魚落雁」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齊物論》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无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女:民溼寢則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1>以為雌,麋2>與鹿交,鰌3>與魚游。毛嬙、麗姬4>,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5>。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6>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辯!...
死生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臂之交
鬥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鬥激烈。唐.柳宗元〈三戒〉:「晝累累與人兼行,夜則竊鬥暴,其聲萬狀,不可以寢。」
匿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居,不讓人知道。《宋史.卷二七一.張藏英傳》:「至則微服攜鐵檛,匿居道舍側,伺其出擊之,仆於地,其耳啖之,遂禽歸。」
作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賣藝、表演。宋.洪邁《夷堅乙志.卷一九.療蛇毒藥》:「臨州有人以弄蛇貨藥為業。一日,方作場,為蝮所。」宋.陸游〈小舟遊近村捨舟步歸〉詩四首之四:「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也作「做場」。
蟲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死數日後,則屍體生蟲。比喻人死無人掩埋。《史記.卷一○四.田叔傳》:「趙王指出血,曰:『先人失國,微陛下,臣等當蟲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復出口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