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沉魚落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沉魚落雁」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齊物論》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无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女:民溼寢則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1>以為雌,麋2>與鹿交,鰌3>與魚游。毛嬙、麗姬4>,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5>。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6>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咬。《說文解字.齒部》:「齰,也。」《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魏其必內愧,杜門齰舌自殺。」
僵李代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李代桃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代桃僵」原意是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出自樂府古辭〈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桃根,李樹代桃殭。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大意是:桃樹生在露井邊,而李樹則生在桃樹旁邊。有蟲來咬桃樹根,結果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樹木都能以自身代替同伴枯死,患難與共,為什麼同胞兄弟卻不能像桃樹李樹一樣,顧念手足之情?這首樂府詩的作者借由李樹代桃樹死的這件事,用來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後來「李代桃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類似天牛的蟲。體上有白點,喜食桑葉。《爾雅.釋蟲》:「蠰,桑。」晉.郭璞.注:「似天牛,角長,體有白點,喜桑樹,作孔,入其中,江東呼為髮。」
蚍蜉撼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己的力量。〔參考資料〕 唐.拾得〈詩〉(據《全唐詩.卷八○七.拾得》引)我見頑鈍人,燈心柱須彌。蟻子大樹,焉知氣力微。學咬兩莖菜,言與祖師齊。火急求懺悔,從今輒莫迷。
攣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腳彎曲不能伸直的病。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人,無禦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或讀為ㄌㄨㄢˊ ㄨㄢˇ luán wǎn。
二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指病魔、疾病。宋.蘇軾〈次韻子由病酒肺疾發〉詩:「三彭恣啖,二豎肯逋播。」宋.陸游〈嘉定己已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詩一二首之二:「今年病老遂難禁,二豎奔逃豈易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蝨的幼蟲。《說文解字.虫部》:「蟣,蝨子也。」清.段玉裁.注:「蝨,人蟲也。子,其卵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夫博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玉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井上的轆轤。唐.李商隱〈無題〉詩四首之二:「金蟾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迴。」
跳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齒目跳鼠科,前腿短,後腿發達,有一條長尾巴,跳躍時可藉以保持身體平衡。毛色棕灰或沙黃色。晝伏夜出,食種子、水果、昆蟲等。多穴居於沙漠、草原地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