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5.4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足茗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之體殼由八片殼板所組成,其柄部完全被鱗片所包覆,酷似人手。體長可達40mm。
山史前文化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第二史前遺址為代表遺址。依據相對年代推測,可早至距今二千年前後。試掘出土物包括有刃鐵石、陶片、陶偶、陶環、石鋤、石斧、貝刮器、獸骨、貝殼等,其中以陶器數量最多。從鐵器的使用,可見已進入金石並用時期。生活型態除農耕外,漁撈、狩獵、採集仍占了一部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名:(1)在大陸地區山東省泗水縣東。昔時孔子望山而作琴曲山操。(2)在大陸地區湖北省漢陽縣東北。即大別山,為江漢要塞。(3)在大陸地區福建省將樂縣東北。宋朝楊時歸休於此,學者稱稱為「山先生」。(4)在大陸地區安徽省盱眙縣。有上、下二山,上山在縣東南,下山在縣東北。
2.鄉鎮名。即桃園市山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占卜的方法。燒炙甲,視其裂紋,以測吉凶。《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策傳》:「夫摓策定數,灼觀兆,變化無窮。」
楓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elus fimbriata (Schneider, 1783)
背甲呈黑色或紅棕色,盾板有疣狀突起。緣盾略呈鋸齒狀,且略為下彎。吻極長,頭大而扁平,兩側並有扁平突起。腹甲呈乳白、黃色或棕色。前後肢的指、趾間具有蹼。背甲長最大可達45公分。
南美洲主要河流流域,包括玻利維亞、秘魯至巴西北部。
其游泳速度不快,常將吻部伸出水面,身體保持靜止,具有極佳的擬態,吸引獵物靠近。頭部肌肉並不發達,靠獵物接近時吸入而攝食。主要為肉食性,攝食小型水生無脊椎動物及魚類。卵為圓球形,每窩產卵數約為12~28顆。
鱉目(Class Testudunes)
蛇頸科(Family Chelidae)
平板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elydra serpentina (Linnaeus, 1758)
最大背甲長可超過45公分,體重可達40公斤。頭大,吻端前突,腹甲則較小,呈十字形。背甲呈棕色、橄欖色至黑色,有時有輻射狀花紋;腹甲則為淺黃色。
加拿大南部、美國東部、墨西哥東南至哥倫比亞及厄瓜多。
適應能力極強,為北美地區分布範圍最廣的類。主要為水棲性,多於夜間活動,平時多停留於水底或躲藏於底泥中,僅將吻部及眼睛外露。為雜食性,攝食各種動物及水生植物。卵呈圓球形,每窩產卵數為11~83顆。
鱉目(Class Testudunes)
科(Family Chelydridae)
文鳥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甲之文,鳥足之跡。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七.張懷權書斷上》:「頡首四目,通於神明,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墳頭。墳墓隆起來的部分,形狀像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幻化成的精怪。
臺灣掘地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掘地金 Aesalus imanishii Inahara & Ratti, 1981 掘地金科又稱為雪隱金,但是因為他們在臺灣並不出現在雪地,且具有挖地洞的特性,因此稱之為掘地金較為貼切。掘地金屬於食糞群的金子,但是食性相當多樣,有食糞性、食腐性和食菌(真菌)性等,有的種類成蟲則不吃東西。成蟲會挖掘垂直的隧道堆積食物給幼蟲,有的物種有世代重疊,成蟲與幼蟲棲息在一起。若視Bolboceratidae為獨立科,則臺灣的掘地金共有1屬3種的紀錄,臺灣掘地金是當中唯一體表為黑色霧面的種類,翅鞘上的溝紋不清楚,其他兩種的體表光滑,翅鞘具有明顯的溝紋。 成蟲應為日行性,偶可見於林道地...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