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第二類接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故前美國空軍幽浮(UFO)研究顧問的天文學家海尼克博士對幽浮近距離目擊報告的分類之一。指幽浮帶來某種物理性影響的情況,如飛碟降落痕跡或掉落物,對人體或動物造成了火傷或傷類痕跡。另外也包含了像鐘錶等暫時故障的物理性異常現象。
馬家窯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民國十二年首次於甘肅臨洮馬家窯發現。除土陶、石器之外,還發現窖穴,房屋和墓地。陶器常繪有黑、紅色花紋,紋飾繁複縟麗,與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石器多為鏟、鐮等農具。分布地區在今洮河、大夏河與青海的湟水流域一帶。
樸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劍等器具不銳利。如:「這把有點樸鈍,需要磨一磨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蚌類,殼形長而狹。《爾雅.釋魚》:「蜌,螷。」晉.郭璞.注:「今江東呼蚌長而狹者為螷。」俗稱為「馬」。
丟巧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盆中,稱為「丟巧針」。明.劉桐.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鍼投之則浮,則看水底鍼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水茄影者,謂乞得巧。」
打鑾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內容敘述包拯奉旨賜札三道,往陳州放糧,查辦國舅馬龍剋扣之弊;公孫策代繪鍘三式,打造啟行。馬氏恐兄被罪,借皇后鑾駕半副,阻擋包拯,擬誣其沖犯御路。包拯連避數次,後識破其假,怒打鑾駕,並裝瘋見帝。
談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談話中,表達稱羨讚美。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四折:「聖恩可便可憐,博一個萬萬古名揚談羨。」元.無名氏《飛對箭》第二折:「那裡戰到數十合,把我渾身上下都縫遍,那個將軍不喝采,那個把我不談羨。」
衲被蒙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擁被蓋頭而眠。比喻不問世事的消極態度。元.關漢卿《單會》第二折:「任從他陰晴昏晝,醉時節衲被蒙頭,我向這矮窗睡徹三竿日。」元.無名氏〈十棒鼓〉曲:「山聲野調,衲被蒙頭直到曉,有甚煩惱。」也作「蒙頭衲被」。
切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物體切割成細碎狀。如:「把洋蔥切碎後,打個蛋,再加一些佐料及飯,就能做成一盤香噴噴的炒飯。」
龍門石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著名的石窟之一。分布於大陸地區河南省洛陽城南伊水入口處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石窟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開鑿,延至唐代,歷時四百多年。雕刻法圓熟細膩,佛像表情自然生動。也稱為「伊闕石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