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豐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豐富充實。《三國.卷一一.魏書.國淵傳》:「淵屢陳損益,相土處民,計民置吏,明功課之法,五年中倉廩豐實,百姓競勤樂業。」亦「豐足」。
補苴調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苴,補綴。調胹,烹調煮熟。「補苴調胹」比喻修飾理論或文章,使之更加完美。宋.王安石〈漣水軍淳化院經藏記〉:「博聞該見有之士,補苴調胹,冀以就完而力不足,又無可為之地,故終不得。」
吞炭漆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惜犧牲性命以報答主恩。參見「漆身吞炭」條。《三國.卷二八.魏書.毋丘儉傳》南朝宋.裴松之.注:「斯義苟立,雖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
填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海填平。如:「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充分展現了不畏艱難的堅定意。」
墓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墓地通道。《左傳.定公元年》:「秋七月癸已,葬昭公於墓道南。」漢.曹操〈讓縣自明本令〉:「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也。」
借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向人借錢。《清史稿.卷一二一.食貨二》:「時各省藩庫,因州縣有急需,往往濫行借款,日久未歸,展轉挪抵,弊混叢生。」
偷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唐代絕句配樂歌唱時,為調節聲調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內偷去一字,如唐.張和〈漁歌子〉「青蒻笠,綠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為三字二句。
墨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鄉試、會試時,應試者用墨筆書寫的試卷。《明史.卷七○.選舉二》:「考試者用墨,謂之墨卷。謄錄用硃,謂之硃卷。」《儒林外史》第二○回:「自從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書、行書、名家的稿子,還有四書講書、五經講書、古文選本一家裡有個帳,共是九十五本。」
通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豪放不拘,不習禮儀。《三國.卷二一.魏書.王粲傳》:「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隋書.卷五八.陸爽傳》:「性滑稽,尤辯俊。舉秀才,為儒林郎。通侻不恃威儀,好為誹諧雜說。」也作「通脫」。
小說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九流十家之一。《漢書.卷三○.藝文》:「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