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排灣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神約定,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請神降臨人間。五年祭長達十五天以上,從準備材料到祭典完畢,一連串的活動以男、女祭師為主導,屬於全部落男性的事務則全村一起參與。五年祭:五年祭只存在布曹爾群,目前舉行五年祭的村落只有來義鄉的古樓、文樂、望嘉、南和、春日鄉的力里、七佳、歸崇、以及台東的土板。五年祭是排灣族的宇宙觀、宗教及社會組織的具體表現。六年祭(五年後祭)(Pusau tavuvu):傳說五年祭回來的神祖,有一部份最好的神靈被留下來,到第六年才送走。因此送靈之前也要有
因緣巧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預測的緣分或機遇。如:「一連串的因緣巧合,構成了他特殊的人生故事。」
AM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uctural Cloning Method, SCM)。激發式動態呈現就是以一個物件當按鈕來控制一連串的動態呈現; 此一方法可以協助展演者適時的呈現數位內容,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引導學習,進而降地認知負荷。結構式複製繪圖法以結構和複製的概念來詮釋造形,運用滑鼠精準的掌握大量的物件, 原來的目的是用來解決設計教材時定位不易的問題,由於功能強大,可以繪製仿自然山水畫、複雜的對稱構圖以及光點系列等是一種新的繪圖法。AMA系統是以數學概念所發展出來的教材設計及教學軟體,其功能不限在數學教學方面。AMA與PowerPoint結合...
預備立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院,並實施地方自治。同時將準備立縣的期間縮短三年,決定1913年招開國會。為準備立憲,清政府還推行一連串政治、社會的改革。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1906年廢除傳統的六郡制,亦即將六部改為十一部,部的首長─尚書由二人改為一人,以明示官吏的責任。1911年再度改革中央官制,廢除內閣、軍機處與政務處,實施對君主負責的內閣制度,設總理大臣一人、副大臣兩人、十部大臣各一人,共十三人。在法律上則廢除凌遲、梟首、戮死等酷刑,只留下斬首刑。同時廢除入墨刑、等肉體刑,改一為罰款。連坐和逼共也接廢除。並將行政與司法明確區分,以示司法獨立。可...
戰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爭或有關戰爭的各種活動。[例]一連串的戰事,使難民人數不斷的增加。
神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證神的存在、本質和宗教教義的學科。[例]十六世紀初期一連串的宗教改革,是促使神學發達的原因。
層積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象,叫「雲海」,登上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向下望去,一片像大海般寬闊的雲,就稱為「雲海」。在低空中一連串凹凸有形的雲,覆蓋的部位,天空就會變的陰暗,但是這種雲的下雨率不高,有時還會因這種雲的關係,氣象預報會由晴天轉為陰天,這時候站在高山上往下看,就是一整片的雲海。大部分的雲海是由一整片的層積雲所形成,通常在清晨氣溫最低的日出前開始發展,在日出陽光照射在雲端時,雲海就會開始翻湧,隨著氣溫的上升而消失。<註3> 最佳觀賞地點在台灣觀賞雲海最有名的地點非阿里山莫屬,在冬末和春季是最好觀賞的季節,因為11月過後,東...
東非大地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非洲東部的狹長陷落地形。北起西亞約旦河河谷,由紅海經羅多夫湖,南至尼亞沙湖,全長約6000公里,其中不少地區積水成湖,形成一連串的湖泊景觀。[例]東非大地塹是地球表面最大裂谷的一部分。
二二八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查緝私煙,引起警民對立的案件。第二天,不滿的民眾罷工罷市,包圍長官公署,公署衛兵開槍還擊。由此引發一連串官民對立與省籍衝突的事件,並蔓延到全省各地。當時掌權的陳儀、柯遠芬、彭孟緝等人處置失當,在動亂大致平息的情況下,在各地展開「清鄉」,大肆株連,逮捕無辜。又不經公開審判,逮捕處決民眾,其中有許多是臺籍菁英與知識份子。 結果二二八事件不僅使台灣本地的菁英受到殘酷的打擊,也讓本地人對國民黨的統治懷恨在心。少數的統治階層被簡單地等同於外省人,為日後的族群對立、省籍矛盾埋下苗根。一直到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有政府興建的「二二...
唾手可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唾手可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國時代,群雄並起,公孫瓚據有冀州,與袁紹對峙,情勢本大有可為。但在一連串的戰爭之中,公孫瓚敗多勝少,原本的雄心壯志逐漸地消磨殆盡,於是興起了避世的念頭。公孫瓚找到了易守難攻的易京做為據點,將之建築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他先在堡壘的外圍挖掘了十道塹壕,又在其內填起多座高大的土丘,土丘之上再建築高樓,自己便住在當中最堅固、高大的高樓之內。他又在堡壘之中儲存了三百萬斛的米糧,打算休養生息,直到天下大勢底定。有人問公孫瓚為何如此時,他回答說:「當初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從今日的形勢看來,並非如此。不妨暫時退守,以待時機。」可惜公孫瓚消極守成的想法,反而讓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