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寶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盛放佛經典冊及貴重首飾的匣子。《宋史.卷一三四.樂志九》:「有猶有言,順承天則。聿崇號名,再揚典冊。朱英寶函,左右翼翼。千秋萬歲,保茲無極。」
支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一名越,字恭明,生卒年不詳。為月氏後裔。後避亂至吳,孫權拜為博士。其人細長瘦黑,博通經典,譯經三十六部,為著名的佛經翻譯家。
三盲摸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盲人摸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佛經中常用譬喻來解釋佛理。如《大般涅槃經》中為解釋一般人各自解說佛性,都只是一種片面的看法。有如古代有一個國王,要大臣召聚盲人來摸大象,摸完之後,問每個盲人他們認為大象長什麼樣子,摸到象牙的人說「象長得跟蘿蔔一樣」,摸到象耳朵的人說「象長得跟畚箕一樣」,摸到象頭的人說「象長得跟石頭一樣」,摸到象鼻的人說「象長得跟杵一樣」,摸到腳的人說「象長得跟木製的臼一樣」,摸到背的人說「象長得跟張床一樣」,摸到肚子的人說「象長得像個甕一樣」,因著每個人摸到的部位不同,而對象的外觀有了不同的看法。其實他們摸到的都是象,也都不是象。象在此指佛性,而盲人則是指芸芸眾生,...
肅然生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下地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經中描述行惡的人死後會投生地獄,受無限苦難,因此常以下地獄作為責備為惡者將受極端的苦難。《紅樓夢》第二九回:「賈母回頭道:『猴兒,猴兒,你不怕割舌頭下地獄?』」《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德夫人卻萬不會下地獄,只是一言奉勸,不要被富貴拴住了腿要緊!」
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誦讀佛經或佛號。[例]奶奶每天早上都在佛堂念佛。
諷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朗誦佛經。如:「每天經過廟前都會聽到諷經的聲音。」
燃燈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傳說釋迦牟尼過去世曾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佛,而被預言,將在九十一劫後的賢劫成佛。在佛經中所記載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也稱為「錠光佛」。
聚沙之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聚沙成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聚沙成塔」原作「聚沙為塔」。《妙法蓮華經》中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告誡弟子要成佛道,其實不一定要做大功德,累積小小善事也能成道。例如佛滅度後,要建塔供養其舍利子,但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用昂貴的金銀玻璃、瑪瑙琉璃,也可以用石頭香木、磚瓦泥土,甚至小孩子玩遊戲,堆積泥沙成佛塔,也可以成就功德。佛經中「聚沙為佛塔」原是指小孩玩沙堆塔的遊戲,後來「聚沙成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內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經。《南史.卷三○.何尚之傳》:「入鍾山定林寺聽內典,其業皆通。」《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樂天一生精究內典,勤脩上乘之業。」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