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90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憶念佛陀名號、形相、功德的修行方法。為六念之一。後發展成三種方式:一、稱名念佛(用口誦念佛陀名號)。二、觀想念佛(專心憶念佛的相貌及所居佛土)。三、實相念佛(觀佛法身非空非有中道實相)。在中國,因淨土宗的盛行,念佛成為最普遍的修行法門之一。而以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主,亦有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到內定念佛,看經體格,終須是婦女,交搭更便。」
老虎掛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假慈悲。老虎是凶狠的動物,掛上象徵慈悲的佛珠。比喻人為達目的,而裝出慈悲、善良的偽象。如:「你中風了,他還對你這麼好,其實是老虎掛念佛珠──假慈悲,想著你的財產罷了!」
稱名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淨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用口誦阿彌陀佛的名號攝心,累積功德,以達到往生極樂淨土的目標。《無量壽經連義述文贊.卷中》:「有說淨土之行雖復眾多,唯有二類。一緣事行,稱名念佛故;二依理行,息攀緣故。」
念佛三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徒經由專心念佛所產生的一種定境。在此定境中,可見到佛現在其前。
五會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淨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唐代法照依《無量壽經》所創。由三、五至六、七人一起共修,在一坐的時段,依念佛聲調的不同分成五會,即第一會平聲緩念,第二會上聲緩念,第三會非緩非急念,第四會漸急念,以上皆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五會四字轉急念,只念阿彌陀佛。五會念畢後即誦寶鳥諸雜讚。此方法一直為後來淨土宗道場通用。《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本》:「五會念佛竟,即誦寶鳥諸雜讚。」
觀想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淨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修行者專注觀想阿彌陀佛形像、功德的方法。修行者可由此方法得證三昧的境界或往生淨土。
六齋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屬日本民俗風流藝中「念佛踊」的一種,「六齋」是指每月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等六個齋戒日,在這幾天中專心念佛,是「六齋念佛」之意。其源起根據《空也上人繪詞傳》,相傳空也上人(西元903∼西元972)為末世眾生的利益,而念誦佛經。空也流派自許為行遊的念佛聖,便是專心念佛傳播各地的結果。日本戰國時代永正年間(1504-1521)淨土宗西山派的光福寺,受賜為六齋念佛的總本寺。修行時,除了誦經、唱發願文外、並鳴鐘擊鼓,歡喜舞躍。在京都,六齋日除了敲打太鼓、鉦來念佛、讚唱之外,也吸取了江戶時代所傳入的「能」與「歌舞伎」的內容,還加入了其他神社祭典中演出的獅子舞等,具有娛樂性質的...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空也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能名。空也念佛(Kuuya Nenbutsu)為日本民俗藝能的一種。被認為是由空也上人所開創,僅有上身體動作唱唸佛經的一種方式,現尚流傳於京都市藥師之廟宇「空也堂」,以及福島縣河沼郡堂島村冬木 等地。京都「空也堂」是於正月十一日,僧侶們繞著市中心邊走邊敲打鉦鼓(Shouko),口中唱唸彿經,稱為 敲出初(Bachitataki Dezome)。福島縣冬木 則在舊曆七月一日至十日之間稱為冬木詣(Fuyuuki Moude)的期間,信徒們穿法衣,手上各拿著鹿角做的錫仗或拂子、太鼓、鉦、四竹等,口唱回向文、經文,一邊緩慢的跳躍一邊舞蹈。
演劇博物館編《演劇百科大事典.第二卷》196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陀的簡稱。佛教徒對得道者的敬稱,也可用作釋迦牟尼的專稱。
佛教: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為釋迦牟尼所創。主張生命是痛苦、無常的,只有息滅貪、瞋、痴,證得圓滿智慧,才能得到真解脫。後漢明帝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流行至今,信徒廣布世界各地,但以亞洲為主。
如佛陀一般仁慈、和氣。如:「佛口蛇心」。
仿佛:似乎、好像。或作「彷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憶念。佛教指將心清楚放在對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經.卷下》:「念出入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