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班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妓院的俗稱。《續孽海花》第三一回:「老實說,俚篤班子裡,有點面子格,才認得公堂浪,巡捕房裡,上下中三等,才兜得轉格。」
陳友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20~1363)原姓謝,祖入贅於陳,因從其姓,元沔陽人。本業漁,元順帝時,徐壽輝兵起,友諒投效其將文俊麾下,其後叛之,起兵攻下江西諸路,自稱漢帝,後與明太祖戰於鄱陽湖,中流矢死,立凡四年。
呈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現、顯出。《文選.曹植.洛神賦》:「延頸秀項,皓質呈露。」唐.韓愈〈南海神廟碑〉:「乾端坤,軒豁呈露。」
根據各種文獻探討的結果顯示,現今社會科教學技能研究的發展趨勢,蓋可分成如下四項:1. 重視學生的認知發展。2. 強調學習歷程重於學習結果。3. 重視文化的多元性。4. 強調社會情境對學習結果的重要性。如上的說法,可從課程標準看出端目錄1 一、重視學生的認知發展2 二、強調學習歷程重於學習結果培養兒童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奠定適應民主社會生活的基礎,並發展積極的人生觀3 三、重視文化的多元性4 四、強調社會環境對學習結果的重要性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重視學生的認知發展(1) 主張社會科的教學目標應以...
明知明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明知故犯」。見「明知故犯」條。01.宋.思《經鉏堂雜志.卷一.林希》:「名節一壞,遺臭後世,明知而明犯之。甚矣,官職之能壞人也!」
重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世稱祖父母或父母。宋.吳澄〈送國子伴讀行簡赴京〉詩:「出門惻惻重闈遠,前路漫漫萬里賒。」
恬不知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恬不知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恬不知恥」原作「恬然不恥」。唐馮贄作的《雲仙雜記》,雜載古今逸事。書中記載一個叫做芳的人,他的個性不受拘束又特別古怪。平常喜歡喝酒,喝了酒後行為常瘋瘋癲癲,怪裡怪氣,並作一些怪異的舉動,一點也不覺得可恥。有一天,他喝完酒後,把《毛詩》這本書卷了卷,再沾上油當作蠟燭。他點著這個蠟燭,拿著它到外面遊盪了一夜。後來「恬不知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
不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稱心、不高興。《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斷家私》:「太守把些布帛賞與眾人,各各歡喜,只有那善繼心中不美。」
魚沉鴈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沉魚落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齊物論》主旨在論述常人判別事物的準則不一樣,他則主張一切人與物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都是等齊的。莊周藉著王之口說:「毛嬙和麗姬是人們公認的美女,但是魚見到她們趕緊潛入水底,鳥見了她們立刻向高空飛去,麋和鹿見到她們則飛快跑走。」因為魚、鳥、麋、鹿四種動物不辨美醜,即使見到美麗的女子也如同見到其他人般趕緊逃離,藉此傳達世間無絕對的是非美醜的觀念。「沉魚落雁」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語意沿用魚、鳥因見毛嬙、麗姬等絕色美女而驚畏躲避,借此來讚美女子的容貌美麗出眾。宋朝無名氏《錯立身》第二齣:「看了這婦人,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中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
宣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講佛經上的事蹟。流行於元、明、清時。至清代則發展為講唱各種民間傳說故事的一種曲藝形式。《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隨即到了蓮華菴中,恰好白姑子不在家裡,往楊鄉宦宅裡宣卷去了。」《海上花列傳》第二五回:「劃一!念三也宣卷呀,耐也來吃酒哉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