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奪胎換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脫胎換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脫胎換骨」是道家修煉之法。在道家修練中,「脫胎」指修道成仙,脫去凡胎;「換骨」指換去俗骨而成仙骨。唐.呂巖〈寄白龍洞劉道人〉詩有:「十月脫胎吞入口,忽覺凡身已有靈」兩句。呂巖就是呂洞賓。詩的大意是說要得道成仙,不必向山中尋長生不死藥,只要就鼎煉金丹。經過十月精煉,玄珠已成丹,服用之後,漸脫凡身,轉成仙胎。呂巖另有七言〈送鍾離離雲房赴天池會〉詩,中有「先生去後身須老,乞與貧儒換骨丹」兩句,意思是說鍾離此去得道上天壇(指天池會),我自己則會逐漸老去,是否可請鍾離道人賜下金丹,好讓自己也能換骨得道。這是「脫胎換骨」的本義。後來引申,凡是人的身心、詩文等,...
摘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擇取篇章或論文的重點,扼要敘述,便於閱讀時了解大意。如:「新聞摘要」、「內容摘要」。
欣賞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理原則、科學上之發明創造、一個成功的實驗、一個精確的數理論證等的欣賞。此欣賞教學有助於學生革除粗心大意之習性,養成細心驗證之習慣和潛心求知之興趣。(2)藝術之真:藝術之知識成於假言判斷,審美的判斷和名理的判斷不同,因此藝術家或美學家指導學生欣賞藝術真理時,由其概括之普遍性和必然性中,而領悟出藝術作品之真,應是形似不如神似、神肖優於形肖之道理。2.對”善”的欣賞”:又可稱為道德的欣賞,若依其欣賞的對象而言,又可分為品德的欣賞、風範的欣賞以及理想的欣賞:(1)品德的欣賞:對於某人的品性、德性和人格方面的欣賞。(2)風範的欣...
殺人越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武王將殷地分封給康叔時,發布了一篇〈康誥〉,內容是訓勉康叔要如何治理國家。大意是說:文王明德慎罰,愛民任賢,才得以受天命,滅殷國。現在將殷地封給你,希望你能遵循文王之道,任賢能、尊古訓、順民心,將封地治理好。治理百姓是不容易的,特別在刑罰的輕重,更要謹慎小心,刑罰合理公平,人民才會信服。如果是自發性的犯罪,搶劫作亂,殺人搶劫,強橫地為非作歹而不怕死,這種盜賊,就應該殺死。後來「殺人越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殺人搶劫。
鹵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魯、莽撞。[例]他生性鹵莽,做起事來總是粗心大意的。
教育機會均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機會均等(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一詞的解釋相當複雜,大意是指學生都該具有同等的就學機會,且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都能夠得到公平與適性的對待,使學生不同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發展。故教育機會均等不僅是「量」的教育機會均等,也包含教育「質」的提供均等。我國對於教育機會均等相當重視,在不同階層、性別、族群、地區、特殊需求等等議題上都有考量都有。例如在縮短城鄉教育差距上,政府提供偏遠地區教師與學生更多的資源。重視特殊教育,貫徹零拒絕教育理念。加強原住民人才的培育,提昇原住民教...
限制式寫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的重點加以整理統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摘要。王耘、葉忠根、林崇德合著的《小學生心理學》談到「概括段落大意」和「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在理解課文時的重要性,但是同時也指出小學生由於受到思考能力發展的侷限,想要完成這一任務,非常需要老師的幫助和培養;所以教育部編印《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特別列明:第二階段(四至六年級)應能應用縮寫的方式寫作,因此老師們在命題時,就不應忽略了這方面的訓練。例題如下:〈媽媽哭了〉(康軒版國語課本第七冊第六課)廣播劇:媽媽哭了時間:星期六上午地點:阿明家裡人物:阿明、妹妹、媽媽、爸爸報幕...
別出機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出機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機杼」原指織布機,後世引申為詩文的組織和構思。根據《魏書.卷八二.祖瑩列傳》記載,祖瑩從小就好學喜歡讀書,而且日夜不休,即使被父母禁止,還是趁著夜晚家人睡著後偷偷地繼續讀書。他尤其喜愛寫文章,長大後以擅長文學而受到朝廷重用,他常對人說:「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大意是說:文章的構思、見解,要能獨創新意,就像用不同於別人的織布機,織出不同於別人花紋的布料一樣,有自己的風格,才能不落俗套。祖瑩說這段話的主要用意,其實是在諷刺那些愛剽竊別人文章的人。後來「自出機杼」被用來比喻獨創新意、風格。
當仁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當仁不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當仁不讓」是指面臨仁義之事而不謙讓。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大意是說:遇到有關仁義的事,就要趕快去做,即使面對自己的老師,也不必謙讓。為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仁」的重要呢?因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關係;擴大到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所以「當仁」的事情,當然「不必謙讓」,反而要爭先去做。後來「當仁不讓」演變為成語,用來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別出新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別出心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別出心裁」原作「別出新裁」。指另出新的設計謀畫,見用於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全書發凡〉。〈忠義水滸傳全書發凡〉主要是在說明《忠義水滸傳全書》一書的大意和要旨。作者認為除了文字之外,加上生動的圖畫,更能讓讀者體會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態,這種方法「別出新裁」,獨出巧思,不同流俗,不被舊有的章回小說的格式侷限,或是特別標示在回目外,或是放在回目中,選拔特出的情節來畫,不以數量取勝。到了清代袁枚〈寄奇方伯書〉則作「別出心裁」,云「將此本刪去大半,只存其自著議論,別出心裁者。」大意是說:袁枚送上他撰寫的《隨園隨筆》給奇方伯,希望奇方伯看過後給予建議及指教,他會再自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