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大意、粗心、莽撞、魯莽
出奇致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策略、方式,為歷代談論軍事作戰典籍之祖,被推崇為「兵經」。「出奇制勝」是從《孫子.勢篇》而來,內容大意是說,凡是懂得靈活運用戰術的人,在兩軍交戰時,都是一邊正面和與敵人交鋒,一邊出奇兵襲擊敵人,以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善於出奇兵、靈活運用戰術的人,他的計謀,就像天地那樣變化無窮,像江河那般日夜滔滔不停地流著,永不止竭;亦如日月的交替、四時的更迭,循環不已。聲樂不過是宮、商、角、徵、羽五聲,顏色不過是青、赤、黃、白、黑五色,滋味不過是酸、鹹、辛、苦、甘五味,雖然只是五種簡單的基本元素,可是組合起來,變化卻是無窮盡,讓人聽不厭,看不完,嘗不盡。戰術不過奇正兩種,可是奇正相依而生,循環交替變化,是永...
尋章摘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中.劉憲》:「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絕人之才,豈假尋章摘句,蓋資略知大意,用功甚少,為利極多。」
湛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唐代高僧的法號。(西元710~782)荊溪(今江蘇宜興)人,俗姓戚。為中國天台宗九祖。二十歲從左溪玄朗學習天台宗教義,三十八歲在宜興淨樂寺出家。玄朗圓寂後,住天台山國清寺,中興天台宗。世稱「荊溪大師」。著有《法華玄義釋籤》、《止觀大意》、《金剛錍論》等。
道德討論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經驗,供全班同學分享。 呈現故事應符合四項規準:故事情節宜盡可能簡單、有趣,使學生能迅速掌握故事大意。故事呈現有關道德或倫理價值衝突的情境,最後沒有單一而顯著的,或為某種文化所贊同的正確答案,促成學生彼此之間的爭論和意見的不一致,已產生道德思考模式的改變。故事內容應涵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道德問題作為討論的核心。必須提供選擇行動的機會 提出兩難困境問題並分組問題應包含兩個要素:具備二擇一的道德判斷形式,例如「是否會……」、「是不是……」、「會不會……」、「應不應該……」提問對於所作道德判斷的理由,亦即必須接著問:「為什麼...
毀於一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在很短的時間內完全毀滅。如:「由於小王一時大意,使我們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驕者必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驕傲的人往往會因大意而遭到挫敗。如:「他宣稱自己穩拿冠軍,卻名落孫山,的確驗證了驕者必敗這句話。」
賠小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低聲下氣,態度恭敬謙虛,以博得好感或使人息怒。如:「小劉老是粗心大意,老闆常常罵他,他總是笑嘻嘻的賠小心。」也作「陪小心」。
東風射馬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耳東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馬耳東風」原作「東風射馬耳」,意指東風吹過馬耳邊,瞬間消逝。見於唐代詩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典源節錄的大意: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有價值。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就像東風吹過馬耳,瞬間消逝無蹤,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亦可省作「東風馬耳」,例如:宋代詩人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一○首之八:「栗里歸來窗下臥,香山老去病中詩。東風馬耳塵勞後,半夜雞聲睡熟時。」而「馬耳東風」則見於宋代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詩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絕色,無人誰與為容。說向市朝公子,何殊馬耳東風。」指的...
學習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本身的重要性並不明顯,教學目標將可凝聚學生的焦點而增進學生成就。但是當主要的工作是要獲得一個文章的大意或將一些資訊轉換到一個新的情況,那麼目標便比較沒用。在這情況下,最好是運用一些著重在意義的問題,並且將這些問題放在文句的前面。 現實實施直到今日大部分的學區仍然要求老師要將學習目標放在他們的教學計劃中。一個好的學習目標必須清楚的標出目標以及達成此目標的步驟,因此是有益的,而且可以提昇學習的效果。目標不只是被應用在課堂上來教導學生;行政人員也必須運用目標來達成不同程度的成功。目標管理和目標設定是組織試圖運用行為理論來改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