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6.1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狐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孫巖妻修煉成仙的狐狸,雖然變幻成人形以迷惑人,但巴卻無法變化的故事。典出《洛陽伽藍記.卷四.法雲寺》。後多比喻偽裝出善良的外表以迷惑世人的壞人所極力掩蓋的本來面目。《掃迷帚》第一三回:「惜此女尚無人發覆,所以狐狸巴還未顯出。」
好頭不如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與其有好的開始,倒不如有好的結。如:「想當初一帆風順,如今卻是如此下場,真是應了『好頭不如好』的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體色互異。雄鳥背面包括兩翼內側覆羽均為灰藍色,而於頭頂兩側、翼上小覆羽及上覆羽等處特別鮮亮。大、中覆羽暗褐色,羽緣暗青藍色;飛羽暗褐色,初級和次級飛羽羽緣及三級飛羽外瓣為暗青藍色;中央羽黑褐帶藍色;外側羽暗褐色,外瓣帶藍色。眉斑白色,自眼後漸窄且淡;腹面腮、喉、胸、腹及下覆羽乳白色;胸側灰藍,兩脇有鮮明的栗橙色。雌鳥頭部上面、頸側、後頸至背、肩羽均為欖褐色,翼上飛羽、覆羽暗褐色,上覆羽灰藍色,羽與雄鳥同色,胸側無灰藍色。喙黑色。跗蹠及趾暗褐色。
有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開頭,有結。比喻貫徹到底,始終如一。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五:「盧雖人物不揚,然觀其文章有首,異日必貴。」
2.有勾結、有私情。《水滸傳》第二六回:「原來縣吏都是與西門慶有首的,官人自不必得說。」《金瓶梅》第一二回:「淫婦果然與小廝有首沒有?你說饒了淫婦,我就饒了罷!」
南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abuya longicaudata (Hallowell, 1856)
吻肛長最大約有12.5公分,長可達吻肛長的2倍以上;身體粗壯型,體中段鱗列數為28~30,體背面約有數條縱行的稜鱗列,每一稜鱗有2~3條微稜脊,四肢發達,趾具利爪,部長且呈圓柱形;體背面以褐色為底色,上有數條由黑色斑點構成的斷續縱紋,兩側各有1條由吻端經眼、耳孔至基部的寬形黑斑紋。
台灣、中國大陸南部(含海南島和香港)及中南半島。
喜活動於樹林邊緣及開墾區,也會利用利爪攀爬樹木及圍牆;日行性,以昆蟲等節肢動物為食,部易自割;卵生,產卵期約於3~7月,每窩可產8~12個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石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維達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idua macroura
雄鳥在繁殖期長度為33公分,非繁殖期長度為15公分,繁殖期的羽長度幾乎為軀幹長度的2倍,雌鳥13公分。喙紅色,腳黑色。雄鳥繁殖羽眼部至頭頂黑色,背部、飛羽至羽黑色,肩部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白色。在繁殖期過後,雄鳥的長羽會脫落,羽毛也會更換為較類似雌鳥的羽色。雌鳥過眼線黑色,臉部顏色較淡,頭頂至背部淺褐色有深褐色斑紋,翼羽和羽黑褐色,胸部淺褐色,腹部污白色。
分布於非洲撤哈拉沙漠以南。
棲地為熱帶疏林、耕種農地。主要在地面尋找種子做為食物,小群活動,生性活躍,有時在一群之中可以見到繁殖期的雄鳥,非繁殖期的雄鳥以及雌鳥一起活動。在繁殖期的雄鳥,會追逐其他鳥類,並在求偶的對象上空繞圓圈做展示舞蹈飛行,也會在一個枝頭上鳴唱數週,鳴唱為嘶嘶喘息般的聲音。雌鳥產卵在橫斑梅花雀以及其他三種梅花雀的巢中,一次產卵一枚。與杜鵑不同,維達鳥的雛鳥不會將寄主的其他雛鳥移除,雛鳥的顏色模仿寄主雛鳥,連喙部的斑點數量和顏色都一模一樣,因此當雛鳥張大喙要求食物的時候,看起來非常相似。孵化期約10天,育雛期約20天。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維達鳥科(Family Vidu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迓,迎接。祭祀土地公稱為「做迓」。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的最後一次做迓,故稱為「迓」。此日家家戶戶都以三牲祭拜土地公,各行業的老闆則藉此日宴請員工,感謝他們一年來的辛勤。也作「牙」。
田鷸(扇沙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allinago gallinago
體長25~27公分。喙長而直,虹膜暗褐色,腳黃綠色。頭頂暗褐色,中央具暗黃色條紋,長超過初級飛羽的末端。眉白色,耳羽上下方、下臉頰及喙基至眼睛後方各有一暗帶;上背、肩羽和三級飛羽黑色或暗褐色,上背具有明顯的線條;翼上覆羽具喑黃色斑點,腹部白色。幼鳥和成鳥相似,覆羽邊緣淡黃色。
共3亞種,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及美洲,夏季於北美洲、歐亞大陸的中高緯度地區繁殖,冬季則往南遷徙至歐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沿海、非洲中部、亞洲南部、東南部及東部、北美洲南部及中南美洲度冬。
非繁殖期時會棲息於沼澤濕地,包括潮間帶上方地區和潮濕的農地;有些地方的族群會白天休息,夜間覓食,覓食動作快速而有節律群活動。一旦受驚擾動作會突然靜止不動,若干擾者太過接近時則快速跑離,或者作Z字形飛行爬升,在高空繞行後才降至地面,同時會發出長而刺耳的“scaa-ap”聲,聲調並向上揚。每年的4~8月繁殖,雄鳥求偶展示時,會在高空中繞圈,快速振翅,然後向下俯衝,此時羽和身體維持一個特定的角度,空氣穿過羽而發出類似鼓的聲音。巢築於具有豐富植群的淡水或鹹水沼澤,成鳥會在附近的樹上棲息。
鳥綱(Class Aves)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鷸科 (Family Scolopac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類末端的鰭,為魚類游泳動力的來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禾木科狗草屬,一年生草本。長於原野及低山地,高五十到一百五十公分,稈分枝。葉扁平,線狀披針形。夏季自莖頂抽出緊密圓柱形圓錐花序,長二至十五公分,小穗下各具三至七枚長剛毛,使整串花序看起來像一條狗巴。花穗成熟後割下,把穗上的穎果揉出搗碎,取出裡面的小米粒,可以煮稀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