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唐.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銘〉:「少以俠自任而門多長者車。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由是慷慨自負,不常調,器度弘大,聲聞于天。」
走馬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著手寫了這首絕句,記錄自己的心情。詩裡說到自己一掃過去的鬱結心情,如今志得意滿,真是自由暢快、無無束。後來「走馬看花」這個成語就從孟郊的這首詩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抱負實現或遊賞時得意愉快的心情。 + 清朝人吳喬寫了一本名為《圍爐詩話》的書,闡述自己對歷代詩作的看法。他認為:唐詩情意深遠、詞語委婉,所以會有即使品味許久,也無法了解其真正義含的情況;如果只是像走馬看花那樣看過,就跟沒讀一樣。「走馬看花」這個成語也可能直接摘自此書,用於比喻粗略、匆促地觀看,不能仔細深入了解事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捕、捉拿。《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左傳.僖公五年》:「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長久、遠大。如:「遐壽」、「松鶴遐齡」。《詩經.小雅.天保》:「降爾遐福,維日不足。」唐.太宗〈九嵕山卜陵詔〉:「末代以來,明辟蓋寡,靡不矜黃屋之尊,慮白駒之過,並多忌,希慕遐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放縱不加束。如:「浪漫」、「散漫」、「漫不經心」。《明史.卷二一二.戚繼光傳》:「諸鎮入衛之兵,嫌非統屬,漫無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許、頌揚。漢.王充《論衡.自紀》:「文德不豐,非吾所臧。」《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籍雖不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含沙射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所含的沙粒加以襲擊,被射中的人會生病。蜮有許多別名,如「短狐」、「射工」、「射影」、「祝影蟲」、「槍」、「水狐」或「水弩」等。 (4) 筋急:抽筋。 (5) 劇者:病情較嚴重的人。〔參考資料〕 ■《抱朴子.內篇.登涉》又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實水蟲也。狀如鳴蜩,狀似三合盃,有翼能飛,無目而利耳,口中有橫物,角弩。如聞人聲,緣口中物如角弩,以氣為矢,則因水而射人,中人身者,即發瘡,中影者亦病,而不即發瘡。■晉.張華《博物志.卷三.異蟲》江南山谿中水射上蟲,甲類也,長一二寸,口中有弩形,氣射人影,隨所著處發瘡,不治則殺人。另可參考:《穀梁傳.莊公十八年》晉.范甯.集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爽快、沒有束的。如:「豪邁」、「豪放」。《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程頤〈明道先生行狀〉(據《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一》引)道之不明,異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難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自謂之窮神知化,而不足以開物成務。言為無不周遍,實則外於倫理;窮深極微,而不可以入堯、舜之道。天下之學,非淺陋固滯,則必入於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誕1>妖異之說競起,塗生民之耳目,溺2>天下於汙濁;雖高才明智,膠3>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是皆正路之蓁蕪,聖門之蔽塞,闢之而後可以入道。 〔注解〕 (1) 邪誕:荒誕不經。 (2) 溺:使陷溺。 (3) 膠:泥。
按圖索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按照圖象尋求好馬。語本《漢書.卷六七.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後比喻做事泥成法,呆板不知變通。元.袁桷〈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