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司法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念,民主法治國理應防範破壞憲法秩序者之存在,因此憲法特別賦予大法官解散違憲政黨之權力。大法官解釋的效力大法官行使違憲審查權後所作之決議,對全國人民及各機關皆具有普遍之效力。(註2) 參考書目註1: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412-417。註2:司法院,關於司法院,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686。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司法...
偷世竊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欺世盜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欺世盜名」係由「欺世」及「盜名」二語組合而成。 「欺世」是出自《韓非子.詭使》。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壯志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詭使〉篇中韓非認為,君主掌握法度,是為了要擁有生殺的權柄,然而現在遵守法度,想要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卻不得進見;而言語巧詐,行為姦軌,僥倖得以偷欺於世的人,反而能夠常常接近君王,得到重用。 「盜名」則是出...
出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力,使出力量。《三國演義》第一回:「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歎?」《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我生平專一欺硬怕軟,替人出力。」
歐帕林(Oparin,Aleksandr Ivanovich)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廬三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顧茅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末年天下紛亂,打著「復興漢室」名號起兵的劉備,在屯田新野時,從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是個能人,於是前去拜訪,一連去了三次,才見到人。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提到了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劉備不顧身分,一連三次專程拜訪的誠心,終於感動諸葛亮答應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後來「三顧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蘇聯解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鎮壓下來。在波蘭,華勒沙率領自西元1980年創立的團結工聯,餘格但斯克造船廠發起暴動。華勒沙一職效力於對抗共產黨的當局權威。 蘇聯解體和東歐局變西元1982年,在勃列日涅夫去世後,蘇聯面臨了轉變的時期。西元1985年,戈巴契夫(註5.)上台,政權走向民主化,即是開放與再建設的時代:他允許私人合作企業成立。戈巴契夫先後和美國總統雷根(註6.)和布希(註7.)會面,並舉行裁減軍備談判。逐漸的東方陣營出現裂痕。西元1989年8月,波蘭舉行公民選舉,首次由非共產黨人當選總理。西元1989年11月9日,發生了一件具有象徵意義的...
釣名欺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欺世盜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欺世盜名」係由「欺世」及「盜名」二語組合而成。 「欺世」是出自《韓非子.詭使》。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壯志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詭使〉篇中韓非認為,君主掌握法度,是為了要擁有生殺的權柄,然而現在遵守法度,想要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卻不得進見;而言語巧詐,行為姦軌,僥倖得以偷欺於世的人,反而能夠常常接近君王,得到重用。 「盜名」則是出...
白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藥劑。能抑制中樞神經,商品名是「諾米那克斯」。藥效力強,毒性低,易成癮性,具有鎮靜、催眠作用。青少年或有濫服,以代替取得不易的麻醉品。若服量過度將導致呼吸困難、發冷、休克甚至死亡。
緩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人經受刑宣告後,依據特定情形,在一定期間內,暫緩執行,稱為「緩刑」。若在緩刑期間內未再犯罪判刑,期滿後,原來宣告刑罰便失去效力。否則將撤銷其緩刑宣告,重新執行原來的刑期。[例]緩刑為鼓勵輕罪受刑人改過向善的一種制度。
無所措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