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龜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裂縫。如:「天氣乾日久,稻田都龜裂了。」
簞食壺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漢.桓寬《鹽鐵論.伐功》:「文學曰:『古之用師,非貪壤土之利,救民之患也。民思之,若之望雨,簞食壺漿,以逆王師。故憂人之患者,民一心而歸之,湯、武是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禾本科稷屬,一年生草本。葉細長而尖,有粗毛,平行脈。果實呈淡黃白色,帶黏性。宜於大暑時植於田。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雨及時而適量。比喻豐年安樂的景象。《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傳上.賢妃徐氏傳》:「自貞觀已來,二十有二載,風調雨順,年登歲稔,人無水之弊,國無饑謹之災。」《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話說國朝嘉靖年間,聖人在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作「雨順風調」。
鋌而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史.卷二三○.馬孟禎列傳》:「畿輔、山東、山西、河南,比歲饑。民間賣女鬻兒,食妻啖子,鋌而走險,急何能擇?一呼四應,則小盜合群,將為豪傑之藉,此民情可慮也。」
禍不單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韓國君昭侯在位第二十五年,國內發生大乾,民間缺糧鬧饑荒,但是昭侯卻在這個時候興建一道高大的門。楚大夫屈宜咎得知後,斷言昭侯將出不了這道門。他說:「因為韓國去年才發生秦國攻占宜陽的事情,今年又鬧乾、饑荒,這時不僅不憐恤人民的急難,卻只是反而更加奢侈浪費,正所謂福祐不會接連而來,禍害卻會接踵而至。」果然高門一建好,昭侯剛好去世,他竟然真的沒有出過這道門。後來「禍不單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
眾叛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反叛,親信背離。形容不得人心,處境孤立。《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唐.辛替否〈諫造金仙玉真兩觀疏〉:「奪百姓之食以養殘兇,剝萬人之衣以塗土木。於是人怨神怒,眾叛親離,水不調。」也作「親離眾叛」、「眾散親離」。
陳陳相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三○.平準書》至今上即位數歲,漢興七十餘年之閒,國家無事,非遇水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1>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2>。太倉3>之粟陳4>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注解〕 (1) 廩庾:指糧倉。庾,音ㄩˇ,露天積穀的場所。 (2) 校:數,計算的意思。 (3) 太倉:政府積藏糧食的地方。 (4) 陳:舊。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修訂而成的一本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內容主要記載春秋時代,各諸侯國間聘問、會盟、戰爭等政治事件,也有關於日食、水災、大等自然現象。孔子作此書,開私人修史之先,但並不純為紀載史事,而是將個人褒貶巧妙地寄託於遺詞用字間,以切要的言論呈顯對政治及社會問題的看法。春秋時代,各國分立,攻伐與征戰從未停止,孔子藉《春秋》強烈表達他對周王室的尊奉,以及大一統的主張,所以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中便有一段話:「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意思是說:孔子作《春秋》,為的是扭轉亂世,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就此來看,沒有比...
水深火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泰山磐石。」 02.清.鄭廉〈豫變紀略序〉其一:「竊念啟、正二十餘年中,始而黨錮,繼而誅鋤,積而為蝗、饑饉、疫癘、兵戈之變,天中片壤,不啻火熱而水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