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95 ms
您是否想查詢 醉態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首的、最大的。[例]元首、元帥、元凶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領域之態度或成就,但有些構念難以測量,因此執行非真實事物普查或樣本調查之研究者,在工作中遭遇到之最大困難,乃在選擇或發展最適合所涉及之構念之工具,尤其是對於教育上難有明確定義之構念更是備感困擾。 三、真實事物樣本調查真實事物樣本調查(sample survey of tangibles)是當研究者想尋找大團體之資料欲進行普查時,常因所需費用過於昂貴而無法進行。此時使用抽樣,從樣本中搜集所需資訊以推論整個母群體,較為可行。若抽樣程序核試、蒐集資料方法準確、獲得之資料與研究該領域之重要問題相關,則真實事物樣本調查不失其價...
盡善盡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十全十美,白璧無瑕,無懈可擊反義:一無可取,一無是處,百孔千瘡,美中不足辨似: 「盡善盡美」及「十全十美」都有完善美好的意思。 「盡善盡美」側重於達到完善美好的最大可能,為人力之所能及;「十全十美」側重於各方面都是絕對的完善美好,為人力所不能及。 盡善盡美 十全十美 辨似例句 ○ ㄨ 就人類有限的能力而言,他這樣的表現可說是~了。 ㄨ ○ 你總要求下屬要有~的表現,難怪從沒人能讓你滿意。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慧的有德者。這也意味著道德有其客觀的標準,而此一標準取決於有德行者的理智判斷。亞里斯多德德行論倫理學最大的優點就是它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連的關係。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德行倫理學英文關鍵字:virtue ethics 參考資料歐陽教著。教育哲學,1999年初版,頁107-108,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孟子.告子上》)當「義」和「利」不可兼得的時候,為了公益,是要「捨生取義」的。性命雖是個人最大的私利,但是為了社會國家的利益,必要時可以犧牲。這正和「殺身成仁」的精神一樣,也正是傳統儒家的堅持的修身原則。
整體來看長期記憶可被分為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或稱非陳述性記憶(non-declarative memory)以及外顯記憶(explicit memory)或稱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兩大類。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關鍵點,在於「意識知覺」(conscious awareness),意指回憶的意識狀態中,意識涉入的程度與否。 內隱記憶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是一種不能察覺的記憶,是會影響個體想法與行為的知識,但卻是個體不需意識或加以知覺的一種記憶。藉由回憶之前的...
鋌而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諸侯的盟主。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現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虎1.1 西伯利亞虎1.2 關鍵字1.3 參考書目 虎貓科動物中有許多著名的獵獸,虎是其中最大最強壯的一種。成年的熊虎體重最高紀錄曾高達330公斤。虎在樹林中和茂密的草地上隱藏得非常好,虎和豹一樣,主要都是在夜間覓食。但雖然虎的身材高大,但卻能夠無聲無息地接近獵物,然後進行偷襲。牠們用前爪抓住獵物,然後咬住牠們的喉嚨,將其殺死。被殺死的獵物經常都會被拖到水源附近,剩下沒吃完的肉會被掩蓋起來,留做明後幾天的食物。也甚至曾經出現虎咬人致死的情況,其中在自然棲息地遭到破壞的地區,這種情況更為明顯。最近幾年,虎的數量大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臟之一。橢圓形呈赤褐色,位於腹腔左上側,胃的賁門端的外側。具製造白血球、淋巴球及分解紅血球,其可貯藏鐵質,調節脂肪與蛋白質的新陳代謝等功能。[例]脾臟是體內最大的淋巴器官。 △脾臟 ◎
鉤心鬥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宮太狹小,於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勞力和金錢,在今陜西省長安縣西北建造了阿房宮,規模富麗堂皇,是秦朝最大的宮殿。而唐敬宗在繼位後,也廣造宮室,致使天怒人怨,所以他寫了這一篇〈阿房宮賦〉,以秦朝的濫用民力、奢逸亡國為例,借以諷喻當世。秦朝阿房宮佔地有三百多里,樓層高度足以隔離天空和陽光,從驪山北面開始,蜿蜒向西,一直到咸陽。五步就有一座樓,十步就有一座閣;綿亙曲折的走廊,有如縵帛的迴環;那高翹的簷牙,像啄食的鳥喙;順著地勢的高下,構造彼此重疊交錯。盤迴曲折,像蜂房,像水渦,高聳直立,不知有幾千幾萬個院落。深邃幽遠、高高低低的建築,常讓人分不出西東;宮中的景色也常讓人不知身在何處。在一天之內,同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