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葚。又稱「酸仔子」。例:阿婆用仔子﹝又讀son24 e31 zii31四 ﹞來做酒。(奶奶用葚來釀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舞蹈名。是印尼峇厘島的一種神迷舞蹈,被黑巫從員用來保護人民,避免受惡魔邪靈侵害:此舞亦被認為能抵抗瘟疫。過去有很多種類,目前僅存四種《揚》:《揚迭達里》(Sanghyang dedari)、《揚迭鈴》(Sanghyang deling)、《揚邦邦》(Sanghyang bung bung)、此三種為少女所行,而《揚札朗》(Sanghyang jaran)則由男孩騎著木馬施行。舞者於祈禱者的吟誦和歌唱隊的歌聲中,呼吸香柱的煙霧而致神迷的狀態。節奏一開始很緩慢然後逐漸加快,直到神靈附身的那一剎那,在少女身上可看見越來越猛烈的身體搖動,當完全「神迷」,舞者經常突然向後倒下。也有靠歌曲伴...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South-East Asian Theatre》.
馬古威卡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源自西班牙的歌舞,1824年出現在智利,有時被稱為《Sambacueca》,但和非裔巴西的森巴舞無關,在秘魯、阿根廷和玻利維亞都有相似的舞。《馬古威卡舞》總是用大調,通常以6/8拍的節奏,舞名常簡稱為《Cueca》,舞蹈動作據說是象徵公雞和母雞,這從觀眾所唱的歌詞中可以發現,此外,cueca之名實來自於clueca ── 母雞孵蛋時所發出的咯咯聲。這支賣弄風騷的舞蹈,舞伴面相對,舞中有追求及逃逸,接近和後退,女孩最終會讓自己被逮住。每位舞者揮舞頭巾,舞的高潮在於觀眾能夠很近地看到舞伴間的競爭;當女孩很快的後退轉身,男子必須在那一瞬間背對女孩,否則將遭所有觀眾取笑。此舞由吉他、鈴鼓和豎琴...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枝葉繁茂的樹。《公羊傳.宣公六年》:「子某時所食,活我于暴下者也。」
基紋舞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紋舞蛾(Choreutis basalis)是舞蛾科(Choreutidae)的成員,目前被歸屬於basalis種群。基紋舞蛾的前翅以黑色底為主,中央有一條以黃色為主的帶狀斑紋,最外緣有顏色較深的黃色斑;後翅是灰黑色底帶有黃斑,然而在Diakonoff 1986書裡的插圖並無黃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無患子科車仔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三至七公尺,葉互生,線形至長倒披針形,春夏開黃綠色花,雌雄同株或異株。蒴果扁圓形,有翅。材質堅硬,可製手杖、雕刻。砂地植之可防飛砂,根可解毒消腫、治風毒流注,葉能治小便淋瀝等症狀。也稱為「車閂仔」。
巴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曲名。音樂、舞蹈類型。阿根廷一種雙人舞的樂曲,與殖民地時期從秘魯傳入的《馬古威卡舞》〔見Zambacueca〕有關。它和《查卡瑞拉舞》(Chacarena)、《加陀舞》(Gato)相似,都是6/8拍子,但巴舞曲的速度稍慢,同時先有一段器樂曲為前奏,才接上聲樂演唱的舞曲。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揚札朗;附身馬騰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揚(Sanghyang)。
貝嘉洛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參見「二十世紀芭蕾舞團」(Ballet Du XXe Siècle)〕。
皮給,比薇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舞蹈家。生於Beaune市,在一個重視藝術、音樂和演劇的大家庭中成長,她在第戎(Dijon)音樂學院學鋼琴,Solfège視唱法和和聲學,跟隨皮耶波姆(Hilde Peerbohm)和德巴特(Anne-Marie Debatte)學習舞蹈,同時加入「青年實驗劇團」(Le Jeune Poulailler)。1945年,她遷居巴黎,繼續學習舞蹈和音樂。1950年,加入「索蘭納(Jean Solane)舞團」,參與塞利(Jean Serry)的演出。1958年,她掌管索蘭納Rouen市的舞蹈分校(MaÎtrise de Danse),同時也參與羅賓森(Jacqueline Robinso...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