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5.44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支付費用。《花月痕》第一二回:「三十兩儘彀開。老爺要明日,我就回去趕緊張羅,不然,怕誤事呢!」也作「開銷」。
2.支付的費用。如:「這麼大的排場,一天要多少開?」也作「開銷」。
3.解僱、辭退。如:「他工作不認真,昨天我把他開了。」也作「開銷」。
去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稱高士(Gauss)去法,係求解線性代數方程式組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基本步驟是把N變數方程組的某方程式分別乘以適當係數加到其他各方程式以去一個未知數。如此進行多次(一般為N次)後,可得到一個與原方程組等效但易於求解的方程組(如上三角形方程組),因而得解。本法計算格式簡單,精確度高,並有節省記憶容量及計算量等方法出現,故常被使用。
防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救火隊。如:「他已經打電話到防隊求救了。」「防隊隊員二十四小時待命,準備出任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勇防隊的縮稱。參見「義勇防隊」條。
極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教育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家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所提出的一種教育論點。盧梭熱愛自然,強調教育的實施,應該配合兒童的自然成長,不應該在兒童成長過程當中,給予太多的文化教材,尤其是書本教育。他的極教育,並不是不實施教育的意思,而是不落入俗套的一定要重視書本的教育。他排除在十二歲以前給予兒童任何形式的書本知識,而要教師實施自然環境的直接經驗的教育。這種不重視書本教育而重視人與自然交往的經驗,可以稱之為極教育。盧梭提出極教育的原因有三:其一他反對當時的貴族文化及城市文化,因為這些文化阻礙了兒童的自然成長。其二,他認為當時教育的內容,沒有從實...
厭氧化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為環境工程上處理污泥、糞尿及有機物濃度特別高的廢水,常使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將廢水投入密閉化槽中,於缺乏自由氧的情況下,經由厭氧性或兼氣性微生物分解有機物並反應產生甲烷氣 (CH4)的作用。一般厭氧化作用可分成兩個階段,有機物先經水解及酸化作用產生較低分子的有機酸,有機酸再經由甲烷菌的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及甲烷。厭氧化作用會產生具有能源價值的甲烷氣。優點包括:1.適合高濃度有機性廢污之處理;2.最終產物如CH4可彌補攪拌及加溫之能源;3.低合成作用,剩餘污泥之產生量少,N及P之供應量少,化污泥在衛生上已無大礙,可供肥料之用;4.油脂亦可溶解及降解。缺點包括:1.須攪拌均勻、加溫設備、...
氣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魂魄、靈氣散。指死亡。《西遊記》第一九回:「老孫把這頭伸在那裡,你且築一下兒,看可能魂氣泄。」
愁釋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憂愁煩惱,保持心情愉快。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彈棋亦近世雅戲,愁釋憒,時可為之。」也作「愁解悶」、「愁釋悶」。
波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混凝土為材質,做出各種突出形狀的石塊。置於海岸邊,可防止海中巨浪沖毀海岸。常用於海事工程。
夢斷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睡夢中也想著,弄得神魂不寧。明.高濂《玉簪記》第二七齣:「滿目新紅驚樹杪,鶯啼處夢斷魂。」也作「夢斷魂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