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47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山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G. falconeri Hook.f.外型上極為相似,但花略小;唇瓣基部不具小囊。

聯合瓣葉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為扁平狀或半球形,群體直徑可大於5公尺。珊石排列呈柵形,分枝短而密集,同一系列的珊石會以片狀的構造相連成束,每一束具有一至十餘個中心,紋溝寬約 2~3 cm。隔片突出,在靠近壁處增厚,而在中央則甚薄,邊緣具高而尖的齒狀突起。珊體的組織肥厚,表面平滑或粗糙。生活群體顏色變異多,較常呈現綠、藍或褐色,珊石中央與周圍顏色可能呈鮮明的對比。
傘形蹄杯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外觀變異大,呈側扁圓錐形,兩側肋紋脊狀。珊孔大,最大直徑約24.8 mm,高20.8 mm,珊體底部向一側彎曲。珊體隔片數量變異大,具有4~5組隔片(S1~S4或S5,少數個體具有S6),共計48~96片,呈六放排列,隔片長度為S1>S2>S4>S3或S1>S2>S3>S5>S4。中柱由許多針柱狀突起組成,呈直線排列。籬片呈片狀,除了最後一組隔片外,各組隔片末端皆具有籬片。肋片粗大明顯,上緣具有齒狀突起,末端與珊體底部中心連接。
巨大扇形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外觀半圓形或扇貝狀,珊孔邊緣平滑。珊體兩側間夾角約140~172°,側緣夾角44~58°。根部短小,直徑約1.5~2.3 mm。珊孔大,呈橢圓形,最大直徑約90 mm,高61 mm,長宽比例(GCD:LCD)為1.65~1.96。大型珊個體隔片具有7組(S1~S7) 376~384片(小型個體S7通常發育不全或消失),呈六放排列,波浪狀生長,表面具有顆粒狀突起,最後一組隔片通常未發育完全或呈退化狀,隔片長度為S1=S2=S3=S4>S5>S6>S7。中柱發育良好,構造類似板片扇形珊。肋片稍微隆起。
日本扇形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外觀略呈鐘形或圓錐形,肋脊頂端稍微突出約1~2 mm。珊體兩側間夾角約90~108°,側緣夾角65~88°。珊體側緣具有數片翼狀突起(crest),數量少於菱扇形珊,形狀及大小不規則。根部短小,直徑約2.5 mm,高2.0 mm。珊孔大,略呈橢圓形,最大直徑約57.6 mm,高37.0 mm。大型珊個體具有5組(S1~S5)隔片(小型個體第5組隔片通常尚未發育),呈六放排列,波浪狀生長,表面具有許多顆粒狀突起。S1和S2相同大小,末端與中柱連接;S3長度約為S1的3/4,末端與未與中柱連接;S4長度約為S3的3/4;S5最小,呈退化狀,隔片長度為S1=S2>S3>S4...
環柔紋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呈表覆形,邊緣呈片狀,大的群體常排列成螺旋環形。群體表面具有扭曲的縐褶,珊石則不規則成群排列在縐褶間。隔肋片細而緊密、交互排列。生活群體褐或綠色,有時呈現斑駁的色澤,隨著光照減少顏色會逐漸加深。
大管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呈柱形或半球形,珊蟲呈長管形,長度可達 5~10 cm,終日伸展,觸手中央具有錐形的突起,通常呈白色。珊石圓形或多角形,口杯直徑 3~5 mm,中柱明顯。
腰身爪哇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筆直生長,基部圓柱狀,頂端膨大,呈圓錐狀或喇叭狀,珊體表面平滑,根部(pedicel)延長,末端覆蓋厚硬的外鞘(epitheca),附著於堅硬基質。珊孔膨大,略呈圓形,最大直徑44 mm,高48 mm,長寛比為1.25~1.50,根部直徑7.2 mm。珊體具有5組隔片(S1~S5),呈六放排列,隔片靠近珊孔邊緣呈波浪狀,表面具有顆粒狀突起,隔片長度為S1=S2>S3>>S4>5。中柱、籬片缺乏。
擬圍葉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科僅包含角葉珊Ceratophyllia、環杯珊Cricocyathus、Pattalophyllia、擬團葉珊Agathiphyllia、雙星珊Diploastrea等五個屬;其中,前三個屬為個體型珊,後二個屬為群體型;至於群體型擬團葉珊類的發育方式,則為觸手環外出芽。擬團葉珊類的珊孔壁,在靠近珊石頂部的珊杯部分,為隔片聯桿(synapticulae)所形成的聯桿壁(synapticulotheca),下方則為隔片外端沿羽榍發散軸增厚而成的隔片壁(septotheca),或者是由鱗板所形成的鱗板壁(paratheca;或稱擬壁);群體型各珊杯間的隔片-肋片,有不等程度...
嘴地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pococcyx renauldi
體長約68公分,為大型亮麗的杜鵑。喙紅色,頭頸藍色,眼周圍裸露呈桃紅色。背上灰色,飛羽、尾羽深藍色,尾羽和腳都長。腹部淺白色,腳紅色。
分布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東南部。
棲地形態為潮溼、溫暖的森林、次生林或是灌叢地帶,山區或是平地都可以活動於森林底層,在地面活動,尤其偏好有濃密植被的環境。當察覺到有危險時,可以快速奔跑離開。習性隱密,不容易被看見,在分布範圍內的密度不高。個體之間以叫聲互相聯繫,已經配對的珊嘴地鵑會合唱出刺耳的哨音。不會行托卵寄生。在樹上或是地面上築一個杯狀的巢,由樹葉和樹枝所搭成。
鳥綱(Class Aves)
鵑形目 (Order Cuculiformes)
杜鵑科(Family Cucul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