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嵌松石珊壇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杯形肉質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蕈狀,頭冠部杯形,中央凹入,邊緣薄,形成皺褶,比柱部稍微突出,兩者分界明顯。珊蟲雙型,營養體間隔約1.0~15 mm,管狀體小而不明顯。頭冠部表層骨針為棒形,長約0.07~0.26 mm,棒頭膨大,內層骨針為細長紡錘形或針狀,長度通常在0.4 mm以內,表面具有稀疏的角叉形突起。柱部表層骨針為棒形,長約0.09~0.15 mm,內層骨針紡錘形,長度約0.3 ~0.4 mm。
望安指形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小型,直徑甚少超過10公分,群體有短的柱部,頭冠部有許多小脈狀分枝及小指形突起,珊蟲單型,細小而密集分布在頭冠部表面。表層骨針為細棒形,長度約0.07~0.15 mm,棒頭膨大、柄部則甚細;內層骨針為紡錘形,長度可達4 mm,常呈現彎曲或不規則形態。
紅蘆莖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呈直立鞭形,通常不具分枝,長度可達1公尺以上,常群集生長,也行無性斷裂生殖。群體圓柱形,表面的共肉組織甚厚,中軸骨鈣化明顯,基部堅硬,頂端則甚柔軟。珊蟲明顯突出,向頂端伸展,分布在群體表面或兩側,基部通常無珊蟲。共肉表層骨針為棒形,內層則為啞鈴形或雙星形,呈黃或紅色。生活群體呈紅或橙紅色,常有海百合或蝦虎魚共生。
天藍軸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外形不規則,由成叢的分枝構成,分枝直徑約5 mm,高度很少超過8 cm,垂直向上生長,底部癒合。軸珊孔外徑1.5~1.8 mm,內徑約0.6~0.8 mm,隔片一或二環;側珊孔平貼分枝表面,開口為小鼻形,共骨呈網狀,表面有小棘,生活群體呈藍或黃褐色。
柔和表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團塊形、柱形或板葉形,表面具有不規則的隆起或柱狀構造,珊孔凹入型,周圍的壁清晰而明顯,共體表面由粗糙的細棘構成。生活群體呈粉紅、紫或褐色。生殖為雌雄同體,排放型,每年生殖一次。
紫柔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海流或浪況強勁處群體多呈團塊形,於隱蔽或混濁的水域則呈表覆形且薄,偶而可形成直徑長達15公尺的團塊狀群體。群體由觸手外出芽生殖形成,珊石緊密相連,口杯為多角形,直徑2~11 mm,隔片突出,邊緣具齒狀突起,在近中柱處形成籬片。生長在淺海礁台上的群體,其珊石偶而會癒合成短紋。生活群體頂端常呈淺黃或淡米色,口杯顏色深,側邊則常為深色。
小葉多目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珊與灌木多目珊的形態特徵相似,屬於群體珊,珊體呈乳白色,表面光滑具光澤,質地堅硬,珊孔附近呈褐色或褐紅色。珊體由分枝組成小樹叢狀,分枝不規則,行觸手外出芽生殖(extratentacular budding)。珊群體可長至20-25公分高。珊孔小,呈圓形,直徑約1.5-2.5毫米。珊體具有3組隔片(S1-S),呈六放排列,隔片小,表面著生不規則顆粒狀突起。中柱、離片缺乏;溝槽寛深。
雀尾扇形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外觀呈扇形,珊孔邊緣平滑。珊體兩側間夾角變異大,約74~139°,側緣夾角27~42°。根部長短變異大,通常較其他種類延長,直徑約1.0~1.5 mm。珊孔呈橢圓形,側邊夾角90~150°,最大直徑約60.6 mm,高42.8 mm,長寬比例(GCD:LCD)為1.9~2.4。成熟珊個體(珊孔直徑>30 mm)具有6組 (S1~S6) 隔片,S6發育不全或消失,通常只有珊孔直徑45~47 mm個體具有完整隔片數(192片),呈六放排列。S1~S3長且寛,幾乎與對側同組隔片相連,呈波浪狀生長,表面具有明顯顆粒狀突起;S4形態可區分成二種類型,大型個體S4長度與S3相同...
礁海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礁海岸是由許多死亡的造礁珊為主體,與其他石灰質藻類、貝殼等膠結堆積,形成大塊具有孔隙的鈣質礁岩體,像礁石一樣堅硬,因此稱為珊礁海岸。 【例】臺灣的珊礁海岸主要分布在臺灣南端,如恆春半島南端。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