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黑管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為非造礁珊,不具共生藻,群體呈樹狀分枝,可高達1公尺以上,珊蟲分布在分枝表面,珊孔直徑約5~6 mm,高約10~12 mm,口杯圓形,凹入約4~5 mm,隔片有三環,中柱不發達。生活群體大多呈黑紫色或深藍色。
葉形盤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通常呈漏斗形或葉片形,小型群體為杯形或盤形,大型群體則具許多直立或水平延展的板葉,板葉的邊緣常呈扭曲紋形。珊石分布在扁平板葉的一側表面,排列均勻,相互間隔一致,但靠近邊緣的珊石較小而排列較密。珊石呈凹入型或突出管形,突出高度可達2.5 cm,珊石開口直徑1.5~2.5 mm,開口略向邊緣傾斜。生活群體呈暗綠、深褐色或土黃色。
艾氏角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呈團塊形或柱形,珊孔多角形,口杯直徑在 2.5~7 mm之間。隔片呈三環排列,隔片之長度不規則,初生隔片較突出,並形成厚而明顯的籬片;另兩環隔片則不明顯。生活群體呈土黃或棕色。
礁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珊與造礁生物形成之島嶼,如臺灣南岸之小琉球以及南海的珊礁島嶼,如東沙及南沙群島等。
叢枝樹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型珊,珊群體由分枝組成樹叢狀,大型個體約有6公分高,分枝直徑一般約16毫米,各分枝一般少於8個珊孔;珊體表面粗糙,佈滿細小孔洞並著生散亂分布的不規則突起,突起直徑約0.5-0.6毫米;珊孔呈橢圓形至圓形,直徑約為6-13毫米;珊體具有5組隔片(S1-S5),第5組隔片僅在大型個體(GCD大於10毫米)出現,隔片數量最多為60片,呈六放排列,S1-S2獨立生長,長度約為珊孔半徑的3/4,末端接近中柱;S3長度約為S1的1/2;S4表面具有少數孔洞,略微彎曲生長,末端於S3末端處互相接近;中柱呈海棉狀,由數根針不規則突起癒合組成;溝槽深;肋片明顯,寛度一致,寛度約為0.5-0.6...
絲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近年分子親緣關係的研究結果(如:Fukami et al., 2008),顯示絲珊科Siderastreidae中的異星珊(Anomastraea)、篩孔珊(Coscinaraea)、星珊(Horastrea),以及沙珊(Psammocora)等四個屬,應歸入蕈珊科;因此,傳統分類系統中的現生絲珊類,就由原先的六個屬成為僅有絲珊(Siderastrea)與擬絲珊(Pseudosiderastrea)二個屬了。絲珊科中其他僅有化石紀錄的屬,除了一個屬為個體型外,其他幾個屬均為群體型;群體的發育方式,為觸手環內與觸手環外出芽;珊孔壁為隔片聯桿(synapticulae)所...
脈結雀屏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可能為團塊形、半球形或棍棒狀。珊石可能分離不連續,或數個珊石聚集成群,亦可能相連成較淺的紋溝,並形成尖銳的脊狀隆起。珊石直徑及紋溝寬度約0.5~2.5 mm,沒有中柱或是具有發育未完全的中柱。生活群體呈黃褐或粉褐色,有時呈現斑駁的色澤。
片腦紋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團塊形或表覆形,表面可能形成不規則柱狀。珊石連合成腦紋形,紋往往相當長,僅在珊體凹入處紋較短,可能只具單一中心,紋寬約 5 mm。紋之間的脊較厚,脊約紋寬的1~1.5倍。珊石中心不明顯,隔片均勻分布,紋溝間的隔片相連,稍突出;不具籬片,中柱窄。生活群體的顏色變異多,常見為褐色,有時為褐色的脊及灰或綠色的紋溝。
臺灣角杯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外觀呈碗狀,最大直徑約15.6 mm(化石為19.1 mm),珊體底部扁平或略微凸出,中心處具有小顆粒狀突起。珊體隔片數量變異大,未成熟個體具有隔片4組(S1~S4) 58片;成熟個體(6.5~7.0 mm) 5組 74~76片,呈六放排列,隔片上緣具細小齒突,稍微突出,隔片長度為S1=S2>S3>S4(大小不一)>S5。溝槽(fossa)通常深而明顯。中柱楕圓形。籬片4組(P1~P4),P1最小(0.9 mm);P3和P4最大(1.4 mm)。肋片發育良好,邊緣粗糙,通常具有一致的外觀和寬度。
大棘穗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由許多叢狀分枝構成,球形或繖形。珊蟲成束分布,每束含2~5隻珊蟲,只分布在分枝頂端;珊蟲都具有發達的骨針支持束,珊蟲通常只在夜間或海流稍強時伸展。骨針粗大,形態不規則,常有顏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