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海竹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較強的深海地區,偶而會發現色彩鮮豔的海竹珊,有些鎧甲蝦會避居在海竹珊中。
樹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科珊有個體型與群體型類別,群體發育方式為觸手環內與觸手環外出芽。群體型的珊孔壁,為不規則隔片聯桿(synapticulae)所形成厚而多孔的聯桿壁(synapticulotheca);隔片為簡單羽榍的單一羽扇(one fan system of simple trabeculae)發育而成,但通常構成羽扇的簡單羽榍,在隔片主平面上並不緊密聯合,並且由於其組成羽簇向外彎,而使得羽榍呈現向上不連續發展狀,這種現象在隔片外圍與接近中柱部位的隔片上特別顯著;隔片兩側密佈顆粒凸起,通常隔片上緣除外圍與中間部位有不規則齒外大多平滑,或者整個隔片上緣的鋸齒發展不明顯;肋片不規則發育,或者發育為線狀排列...
璉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如璉之高貴品格,或堪當大任的才能。元.郝經〈巴陵女子韓希孟〉詩:「我本璉器,安肯作溺皿。」也作「璉之器」。
微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生的微孔珊科,包括汽孔珊(Alveopora)、管孔珊(Goniopora)、微孔珊(Porites)、擬孔珊(Poritipora),以及柱孔珊(Stylaraea)等五個屬(Veron & Stafford-Smith, 2000);但根據分子親緣關係研究結果(如:Fukami et al., 2008),顯示其中的汽孔珊屬Alveopora應歸入軸孔珊科Acroporidae內。所有的微孔珊類(包括一個僅有化石紀錄的屬)均為群體型,通常發育為團塊狀、柱狀、表覆皮殼狀、片狀,或分枝狀;群體發育方式為觸手環外出芽;珊石之間大多緊密相連,若有共骨發育則為多孔狀;珊孔壁為...
草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綠小灌木。株高50~100cm;莖直立,具膨大之節,節間具縱稜及淺溝。單葉,對生,革質;長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6~12cm,寬3~5cm;鋸齒緣;兩面光滑無毛。花兩性,穗狀花序,2~3個簇生於枝梢;小花無花被。核果球形,成熟時紅色或橙紅色。
環菊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通常呈團塊形或圓球形,偶而可見呈表覆形者。珊石略呈圓形,在淺水域排列擁擠,於深水域排列則較鬆散,口杯直徑約為12 mm,隔片細而密集。珊蟲在夜間伸展,分布於群體的表面,形似一叢盛開的菊花。生活群體為為綠、褐或灰色,口杯常為對比色。
牡丹梳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不具延長的紋溝,而由一簇簇深凹的薄片形珊石構成,其肋片延長、聳立,略呈螺紋狀。隔片表面則甚平滑,中柱不發達。生活群體呈灰、綠或褐色,可能呈現斑駁的色澤。
細螯寄居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螯寄居蟹最主要的特色是分佈在大螯及步足上的剛毛長且密。左右螯腳同形等大,表面有銳棘,但多被剛毛遮覆不易觀察。第三步足的前節略長於指節,左第三步足指節、前節的外側面非常扁平。尾柄中間有較大的凹隙,末緣有小刺分佈。頭胸甲後甲具有交替相間的黑棕色和紅棕色線條,線條上滿佈淺黃色斑點及黑斑點。眼柄呈紅棕色至橘色。大螯紅棕色,鉗部、腕節遍佈亮黃色的棘齒。第二三對步足紅棕色至黑藍色,剛毛呈亮黃色。
叢生棘杯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呈平舖的盤形、半球形、圓丘形、柱形或略呈分枝狀。珊石形狀可能受到同一群體內珊石的相互擠壓而呈不規則狀,直徑通常介於6~10 mm。隔片突出,使珊石外形似帶刺的杯子,基部是由寬廣的膜狀或海綿狀共骨聯合而成。群體係由共骨基底邊緣的珊蟲行出芽生殖而形成。生活群體的顏色變化多,綠、灰或褐色者較常見。觸手常於日間伸展,觸手顏色可能與珊蟲本體不同,頂端通常為白色。
東瀛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嫩枝光滑無毛。單葉,對生,革質;橢圓形;10~30cm,寬5~10cm;兩面光滑無毛;疏粗鋸齒緣。花單性,雌雄異株,圓錐花序,頂生;花瓣4,淡紫紅色,先端具短尾尖;雄蕊4;花盤方形,肉質。漿果狀核果卵狀橢圓形,熟時紅色,具光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