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花環肉質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呈蕈狀,頭冠部直徑遠大於柱部,邊緣具有規則的縐褶。珊蟲具有雙型,營養體間隔約1 mm,兩營養體之間有1~3個管狀體。群體直徑可達1公尺以上。表層骨針呈棒形,近中央處有一環突起,長度約0.08~0.11 mm;內部骨針呈紡錘形,長度約0.20~0.35 mm,具有二環突起。生活群體呈金黃或黃褐色。
礁魚(熱帶魚)毒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珊礁魚毒素當見於熱帶魚類,故又名熱帶魚毒;但仍可能存在於非熱帶魚類,如虱目魚。毒素成份以脂溶性之ciguatoxin為主(佔90%以上),但常見伴隨有多種成分,包括脂溶性的scaritoxin及水溶性的maitotoxin、palytoxin、ciguaterin等毒素。Ciguatoxin屬神經毒,為一種多醚類化合物;對溫度穩定,加熱、冷凍、乾燥,均無法破壞其毒性。珊礁魚毒存於熱帶魚之全身,以內臟較多,其毒性機轉主要增加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而刺激神經傳導及骨骼肌細胞去極化;另外可能具有部份抑制紅血球乙醯膽鹼酶的作用,但此點仍有爭論。另外低濃度ciguatoxin可直接興奮心臟,高...
白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珊失去共生藻,而顏色變白的現象。在正常的環境中,珊組織內含有許多共生藻,因而呈現綠、藍、褐、黃、紅等各種不同的色彩,共生藻也對珊的營養、代謝和生長有密切的關係。當珊遭受環境改變的壓力時,這種共生關係就會被破壞,導致珊失去共生藻而白化。引起珊白化的因子包括:水溫、鹽度、光度的改變和氣候變遷等。造礁珊通常生長在水溫20~28℃的海域,水溫高於28℃或低於20℃,以及聖嬰效應(El Nino effect)導致水溫升高的現象,都可能引起珊白化;長期處於光度不足或黑暗環境中、紫外線太強,也會引起珊白化。大量降雨或淡水流入珊礁區,使海水鹽度迅速降低,則可能造成大範圍的珊白化。珊...
鹿角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綜合珊分子生物研究結果,將原先傳統分類系統中星珊科Astrocoeniidae中的圍尖珊(Madracis)、帛琉星珊(Palauastrea)、合星珊(Stylocoeniella)等三個屬,加入原先鹿角珊科既有的鹿角珊(Pocillopora)、列孔珊(Seriatopora)、柱珊(Stylophora)等三個屬,共計六個屬組成鹿角珊科(Dai & Horng, 2009)。鹿角珊科均為群體型,群體外形為分枝狀、叢狀,乃至近於團塊狀;群體表面的共骨佈有小刺,珊孔為凹入型(immersed),孔徑通常小於2mm;珊隔片發育為一或二環,不發達,為窄片狀、條紋狀,或刺...
蕈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蕈珊科有個體型與群體型類別,行固著或游離(free-living)生活;其中個體型的珊蟲是現生珊中最大的,尤其是蕈珊Fungia的單體直徑可達50cm以上。傳統分類系統中,蕈珊科除珊蟲較大外,是以珊隔片與肋片間發達的複合聯桿(compound synapticulae)與其他石珊類作區別(Hoeksema, 1989);但根據近年分子親緣關係的研究結果(如:Fukami et al., 2008),顯示絲珊科Siderastreidae的沙珊(Psammocora)、星珊(Horastrea)、異星珊(Anomastraea)、篩孔篩孔珊(Coscinaraea)等,...
小囊山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葉綠素蘭。根莖甚粗。花序直立,1 m或更高,黃棕色,有分枝,具許多鱗片,花序軸被覆毛茸。花黃色,寬4.5 cm;萼片橢圓形,肉質;唇瓣基部具小囊。蒴果圓柱狀,甚長。

軸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科石珊類(scleractinians)的珊石個體一般都很小(小至直徑約1mm),隔片發育通常為兩環或更少,中柱無發育或發育很差。本科的珊均為群體型,無個體型類別;群體發育成枝狀、柱狀、葉片狀、板葉狀、團塊狀或表覆生長的皮殼狀等,在形態上非常多樣化。本科珊除少數為化石屬外,絕大部分的屬均有現生紀錄,本科珊現生種均有共生藻行內共生,為新生代重要造礁類別;現生種可歸類為軸孔珊Acropora、汽孔珊Alveopora、擬軸孔珊Anacropora、星孔珊Astreopora、同孔珊Isopora、表孔珊Montipora等六個屬;其中的軸孔珊屬在現今的珊礁生態系中,可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腔腸動物,生暖海中,體圓筒狀,上有口,觸手若干生於口周,口直通於腔腸,腔腸有隔膜而分數房,皆雄雌別體,繁殖或為有性生殖,而以分裂、出芽之無性生殖法成為樹枝狀之群體者為多。
桃葉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1)四照花科桃葉珊屬,常綠灌木。單葉,對生,長橢圓形,長十至十二公分,粗鋸齒緣。圓錐花序頂生,花單性,雌雄異株,花瓣紫色。核果成熟時為紅色。(2)金粟蘭科接骨木屬,常綠灌木。葉長橢圓形,長六至二十公分,銳鋸齒緣。穗狀花序二至三枝頂生,直立,花黃綠色至綠白色,花瓣不存。果卵圓形,紅熟。
板葉千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名Plate fire coral, Blade Fire coral。群體呈黃棕色,在頂端因尚未有共生的蟲黃藻,故呈白色,板葉狀的群體多呈垂直狀,板葉常互相垂直,往往後來會癒合成蜂巢狀,表面平滑,有許多細小的孔,孔可分為大與小兩種,珊孔不具隔片。,常有藤壺寄生,高約10至30公分,最高可達1公尺。本種外型很像表孔珊,卻是一種會形成石灰質骨骼的水螅蟲,也是造礁珊的一種。水螅體纖細,收縮後的小孔大約只有像針尖一般大小,與一般石珊具有較大的珊蟲不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