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3.66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精緻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意義,也就不再是武斷的關係了。 結論  精緻化的訊息較易於瞭解和記憶。老師可以應用這個原則來幫助學生理解所要教的課。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想一想各觀念之間有什麼關聯,或者想一想新概念與他們自己的生活有什麼關係。例如,許多年前美國將德州和加州併入美國。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從墨西哥人的觀點來思考,或要求學生將這些事件比擬為一個朋友借了腳踏車卻不歸還。這樣做的話,可以幫助學生瞭解美國對德州和加州的併吞。在討論一篇故事或小說時,老師也可以屢次請學生停下來想像:現在正進行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將會發生什麼事?這樣可以幫助他們精緻化,而有助於...
焦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緊張不安的情緒狀態,包含心理感受與生理反應,通常缺乏明確的成因。
經典條件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典條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經典條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或稱古典制約作用,此理論最早由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 1849~1936)提出,其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變化時,意外發現分泌量與外在刺激的性質及出現時間有密切相關,由此巴甫洛夫進而採用食物之外可操縱的刺激做實驗,經過嚴謹的紀錄後,建立經典條件作用理論。(註1)20世紀初此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用以解釋於人類行為,甚至擴大應用於解釋人性。法則目錄1 (一)強化與強化...
細胞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透過壁孔與鄰近細胞進行物質交流,此原生質絲只存在於活的植物細胞間。 參考書目[註一] 易希道,《植物生理學》 p63,國立編譯館,民國55年4月。[註二] 易希道,《植物生理學》 p71,國立編譯館,民國55年4月。[註三] 易希道,《植物生理學》 p72,國立編譯館,民國55年4月。[註四] 蔡淑華,《植物解剖學》 p26,國立編譯館,民國62年5月。
情境領導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方面的成熟程度。部屬心理成熟度,則指部屬工作意願高低的程度,包含部屬的自信心和實踐的情況,並不包含生理方面的成熟程度。(3)領導效能,情境領導理論強調領導效能將視領導行為型式與部屬的成熟度之不同而有別。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情境領導理論英文關鍵字: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 參考資料吳清基著。教育與行政,1996年初版,頁41-42,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倍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皆是學生容易碰到的,因此在教導完倍數的單元後,老師應提供充分的敘述性問題,以供學生理解倍數之涵義並且實際運用之。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倍數英文關鍵字:Multiple 參考資料註1蔡秉樺/著。促進理解的認知學習:國小數學學習地圖,2007年初版,頁403~407。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個別差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別差異(individual difference)目錄1 定義2 延伸閱讀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每一個人和其他人不論在心理或生理方面都存這差異的情況,此種差異現象就是每一個人獨具的特徵。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人,即使是形貌相當接近的同卵雙生子也不會完全相同。不論是西方先哲或是東方先賢先聖都已經指出人與人間個別差異的存在。如柏拉圖就認為人的天賦和後天生活環境的不同,形成個人之間的差異;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理想,其中「因才」兩字指出因應個別差異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在科學上。作先對個別差異進行分析的學者...
營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物由食物中吸收並利用必須的營養素,以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機能及生長,並合成新的體組織,此全部過程的總和,稱為「營養」。
生態系統觀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態系統觀取向(Ecological Systemic Approach)此取向是從家族治療的理論而興起,強調個體不能獨立於環境,尤其是早年的家庭環境而生存,此取向進而擴大到整個較大的社會環境系統。其主要理念包括:1.個體本身即是一個系統,包含:認知、情緒、行為或生理等次系統,這些次系統也互相影響。2.個體也是過去與現在的家庭系統之一份子,進而也是更大的社會系統,例如:學校、社區或職場的一份子。3.個體的困擾問題可能來自個人內在的的病理觀,也可能來自個體與環境的不適配所導致。生態取向強調多元文化的脈絡,個體的困擾問題,要...
人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做人的道理。《易經.繫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不喜弔喪,而人道以此為重。」
2.人倫。指社會的倫理關係。《禮記.喪服小記》:「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史記.卷二三.禮書》:「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
3.發生性關係。元.施惠《幽閨記》第二二齣:「一時見君子,匆匆遽成人道也。」《醒世姻緣傳》第四四回:「古人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使其氣血充足,然後行其人道。」
4.尊重人類權利,愛護人的生命,關心人性的道德理念。
5.佛教用語。六道之一。指人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