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9.2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稱很瘦的人。如:「表弟小時生得瘦小,有個綽號叫『瘦猴』。」
裡晉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諒曾為宣城王的記室,有文才,尤其熟悉晉代的故事,所以時人稱他為「裡晉書」。見《梁書.卷三三.列傳.劉孝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膚上的皺紋。例:佢正三十零歲,面就皺,看起來已老。(他才三十幾歲,臉上就有很多皺紋,看起來很老。)
馬面單棘魨(剝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amnaconus modestus (Günther, 1877)
體長卵型,側扁;體灰棕色;背棘鰭膜黃色;各鰭鰭條均為藍綠色;胸、尾鰭膜白色;體長可達25公分。
日本、中國東海、中國南海、台灣。
台灣海域常見,稚魚多游息於海草間,幼魚移居海底,成魚則進入大洋中生活。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魨目(Order Tetraodont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魨亞目(Suborder Tetraodon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單棘魨科(Family Monacanthidae),Filefishes
鱗魨上科(Superfamily Balistoidea)
Zebrasoma flavescens (Bennett, 1828)
體圓,側扁;體黃色;尾柄棘白色;體長可達2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
棲息於珊瑚礁區的草食性魚類。
為大眾化的觀賞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刺尾鯛亞目(Suborder Acanthu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鯛科或刺尾鯛科(Family Acanthuridae),Surgeonfishes
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脊椎動物的一門。身體呈星形、球形或圓棒形,外多具有石灰質的棘狀突起物。利用管足充水和排水產生的伸縮力量前進,並有吸盤能附在岩石上。以貝類、海藻、動物屍體等為食,多分布於溫帶淺海中。如海參、海星、海百合、海膽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於大型蛙類,約6至12公分,最大可達15公分。虎蛙因體型大,肉質佳,所以又稱為水雞。過去曾被大量捕捉販售,族群量下降,所以列為保育類,但在2008年,因族群量穩定,改列為一般類。背部有許多排列整齊的長棒狀凸起,膚極粗糙,為灰褐色、暗褐色、灰黑色或黃綠色,腹部白色光滑摻雜少許黑紋,嘴巴大而尖,鼓膜大而明顯。生性羞澀,常在發現時還來不及細看便迅速跳躍逃逸無蹤。很貪吃,會吃其他種蛙類。繁殖期在春天及夏天,雄蛙有一對外鳴囊,叫聲為「剛-剛-剛-」。卵徑約1.8mm, 卵粒黏成小片浮在水面上。蝌蚪大型,全長可達5cm,尾長為體長兩倍;背部綠褐色有些小黑點,眼下及口側有金黃色斑點,上尾鰭有細斑紋;底...
肉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傷勢嚴重,肉都已裂開。元.無名氏《諕范叔》第二折:「打得我肉綻開內外傷,眼見的不久身亡。」《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只見府尹喝叫把黃妙修拖番,加力行杖,打個肉綻開。」也作「開肉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著微量泥土,可鋪設成草坪的草。如:「保護綠地,請勿踐踏草!」
毛之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7 參考資料 出處《左傳˙僖公十四年》:「冬,秦饑,使乞糴於晉,晉人弗與,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之不存,毛將安附?』」 故事春秋時,晉國有一次發生內亂公子夷吾逃到秦國,為了取得秦國對他當國君的支持,夷吾允諾事成之後,割讓五座城池給秦國。後來,他果然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當了國君,稱晉惠公,但沒有履行諾言割城。 不久,晉國遭到災害,糧食歉收,晉惠公向秦國商量求購糧食。 秦國沒有因他背約失信而拒絕,仍然答應了他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