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9.52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魏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思想3 著作4 評價 生平 魏禧(1624~1681)字叔子,一字冰叔,號裕齋,亦號勺庭先生,江西甯都人,與兄際瑞,弟禮合稱"甯都三魏". 文學思想 為中國古代清初散文家。他對文章強調"積理","練識",以合於實用.他入清不世,喜表彰抗清的志節之士,他的文章力求雅正,結構嚴謹而文字樸實,因為合於"道"又合於黃帝的喜好,在當時負有盛名. 著作 《大鐵椎傳》,《江天一傳》等.文章合編為《寧都三魏全集》。 評價 魏氏無甚文才,好發議論,文章沒有什麼趣味.
理查司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袁、蔣、王、錢」指的是袁枚、蔣士銓、王鳴盛、錢大昕,這四位都是與趙翼同時期的著名學者,在文壇亦享有盛名,袁、蔣二人更與趙翼同為「性靈」派詩人。然而無論他們曾經多麼的顯赫,多麼的意氣風發,畢竟已是時過境遷,終將化為塵土,而起繼後浪各顯優長與特色,是否有人甘於只做傳薪者?所以,在「名流各有千秋在」的時勢下,垂垂老矣者只能帶著昔日榮景,逐漸走向衰逝之途。而其中所用「千秋」一詞,其實早見於漢代李陵〈與蘇武〉詩中,詩云:「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此處「千秋」一詞意指「時間久遠」,爾後才又衍申出「可長久存在」的含意。後來「各有千秋」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各有長處和特色,或各有其長期存在的價值。
巍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科舉考試名列前茅者。《宋史.卷四一一.湯璹等傳.論曰》:「蔣重珍自擢巍科,既居盛名之下,而能樹立於當世,可謂難矣。」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一齣:「起自巍科,驟當國難。」
半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瞥見一面。《北齊書.卷三四.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唐.錢起〈贈李十六〉詩:「半面喜投分,數年欽盛名。」
聲色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動聲色」原作「不發聲色」。韓愈是唐代文學家,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氣勢宏偉、融會古今,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他因為學高識廣,曾任國子博士,相當於今天的國立大學教授,頗負盛名。當時的中書令許國公贈予太尉韓公神道碑,請韓愈代為撰寫碑銘。韓愈在碑銘中寫到太尉韓公為人處世的特點:與人保持距離,不和任何人嘻笑親近,所以他只要一有輕鬆笑語,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還要貴重的賞賜一般;他在判案時也從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嚴明,只就法律論斷,因此幾乎沒人敢犯法。後來「不動聲色」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張揚的冷靜態度。如《水滸傳》...
雙瞳如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光如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目光如豆」指眼光像豆子那樣小。見於清錢謙益描述茅元儀的文章中。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詩文在當時頗有盛名。所著《列朝詩集小傳》,選錄明代二百餘年間,二千多家詩人的代表作,並替每位詩人寫了簡短扼要的小傳,提供許多珍貴的史料和線索。其中記載《武備志》的作者茅元儀,少有雄才,自恃甚高,卻被庸奸所忌,悲憤縱酒而死。錢謙益感歎世人所推崇的名流正人,許多都貌似忠厚,其實內心深不可測,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眼光短淺,見識狹窄。茅元儀的知己,卻只有錢謙益和高陽而已,心中無限感慨。後來「目光如豆」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目光短淺,見識狹窄。
殷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竟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易如翻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易如反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管仲使他的君主稱霸於諸侯,晏子使他的君主盛名遠揚。《孟子.公孫丑上》中記載了孟子對此事的看法。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他說:「老師,如果您也在齊國執政,是否能振興管仲、晏嬰的功業?」孟子聽了說:「齊國是個大國,地廣人多,如能施行仁政,完成天下統一的王業,就像把手掌翻轉一下那麼容易,可是他們都沒有做到。」後來「易如反掌」這句成語,就孟子話中「由反手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到。
反掌之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易如反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管仲使他的君主稱霸於諸侯,晏子使他的君主盛名遠揚。《孟子.公孫丑上》中記載了孟子對此事的看法。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他說:「老師,如果您也在齊國執政,是否能振興管仲、晏嬰的功業?」孟子聽了說:「齊國是個大國,地廣人多,如能施行仁政,完成天下統一的王業,就像把手掌翻轉一下那麼容易,可是他們都沒有做到。」後來「易如反掌」這句成語,就孟子話中「由反手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