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7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邊銀口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缺上頜骨。後鰓蓋骨脊平滑或具弱鋸齒。背前鱗3。尾鰭圓型或亞截型。D. VII-I,9;A. II,8; P. 14。Dorsal-fin rays VII-I, 9; anal-fin rays II, 8; pectoral-fin rays 14. 體不具任何縱線;後鰓蓋骨緣無任何斑點;第二背鰭無卵形黑點。
八棘扁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卵圓形而側扁;主上頜骨到達眼睛後緣的下端;鋤骨無齒。第一背鰭具VIII棘,兩背鰭間距離短,有部分膜連接;胸鰭長,達臀鰭基底的中央;尾鰭圓形。D. VIII-I,9;A. II,8;P. 18-20;Pred.S. 4;T.r. 2/7;GR. 2+1+5(5);HL. 2.54;BD. 2.58 in SL;ED. 4.08;SnL. 4.96;IS. 5.84 all in HL。體色淡橘而透明,經保存後變得不透明;眼周圍具數條輻射紋。
菲律賓裸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細長,裸露無鱗;前鰓蓋骨下緣有後向之強硬棘和長圓型瓣膜;尾鰭呈叉狀。D. VI-I,9;A. II,8;P.14;GR. 1+1+7;HL. 3.56;BD. 4.58 in SL;ED. 3.25;SnL. 4.54;IS. 3.69 all in HL。活魚體透明,且頭部有黑點;各鰭色淡;胸鰭下端之腹部銀白。
無斑裸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細長,裸露無鱗;前鰓蓋骨下緣有強硬棘和長圓型瓣膜;尾鰭呈凹尾。D. VI-I,10;A. II,10;P. 14;C. 13;HL. 2.88;BD. 3.92 in SL;SnL. 4.9;ED. 3.63 in HL。僅見於Queensland和台灣。活魚體色帶黃。體裸無鱗,前鰓蓋有一棘,主上頜骨超過眼睛後緣,尾鰭為深色狀,明顯分成上下兩葉尾柄。
截尾銀口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眼徑較吻長為大;嘴十分斜。鋤骨、口蓋骨、腭骨均具絨毛狀齒;前鰓蓋呈弱鋸齒。第一背鰭硬棘短小,臀鰭合併緊貼基底,其最長棘所達位置較背鰭緊貼者為後。D. VII-I,9;A. II,8;P. 16-17;GR. (2),8+1+1,(3);HL. 2.31-2.52;BD. 3.16- 3.38 inSL;SnL. 4.42-4.52;ED. 3.92-4.38 in HL。體銀灰色,體側有垂直橫帶,其寬度較兩眼距離為大;第一背鰭上半部黑色,第二背鰭和臀鰭各有一條帶平行基底。頭頂部有黑點散佈、下顎亦有。
顯斑乳突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小型,狹長而側扁;側線不完全,僅延伸至第一背鰭基底後下方。腭骨無齒。D. VII-I,9; A. II,8; P. 14; Ll. p. 9;GR. 3+12 (developed GR. 1+1+5);HL. 2.64;BD. 2.77 in SL;SnL 4.7 and ED. 4.22 in HL. 。體褐色至紅褐色,體側有10條暗紅色橫帶,眼部後緣另具數條不顯著之輻射紋;鰓蓋具一大白色緣之眼斑;各鰭為紅色是本種魚之主要特徵。
鏡花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鏡花水月」原作「鏡像水月」。鳩摩羅什(西元344∼413)為東晉時高僧,是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佛經家之一,天人,七歲時隨母出家,總貫群經,妙解大乘。東晉隆安五年(西元401),鳩摩羅什被後秦王姚興迎入長安,奉為國師,與僧肇、僧嚴一同從事譯經工作,並有系統地介紹佛教義理。當時漢譯佛經日多,但品質不一,內容難解。鳩摩羅什通曉多國語言,譯筆簡潔暢達,為世所重。《遠什大乘要義問答》為鳩摩羅什與慧遠的問答錄,又稱《大乘大義章》、《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書中闡明了大乘佛教的教義,並反覆論述有關法身的問題。佛家把地、水、火、風四種元素形成之物稱為「色」,非此四大元素所形成之物則稱為「非色」。凡色,至少具有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解釋。《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後有天沙門曇柯迦羅入洛,宣譯戒律,中國誡律之始也。」唐.柳宗元〈天對〉:「盡邑以墊,孰譯彼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琴」、「胡桃」、「胡椒」。《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晉.干寶《搜神記》卷二:「晉永嘉中,有天胡人,來渡江南。」
強詞奪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詞奪理」原作「強詞昧理」。佛教約於東漢明帝時正式傳入中國,但一直僅流傳於北方,並未傳入江南。直到東漢末年,部分佛教徒為了躲避中原的戰亂,遷居吳地,佛教才隨之進入江南。據唐.神清《北山錄.卷三.合霸王》載,東吳孫權赤烏年間,天僧人康僧會為在江南弘法,來到建業,奉勸孫權信佛並建寺塔,顯佛骨舍利神蹟,於是孫權命人建塔十三座,自此篤信佛教。後來孫皓繼位,他暴虐無道,施行苛政,並要拆毀廟宇,褻瀆神佛。眾臣力勸不可,他們認為佛之能力跟其餘眾神不同,且佛塔是先王所建,若輕易拆毀,恐怕會遭到天譴,到時就後悔莫及了。孫皓因此猶豫不決,決定派張昱先去會見僧會,試探他的實力。張昱年輕好辯,又不信鬼神之事,向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