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懲噎廢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噎廢食」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家無怒,則豎子嬰兒之有過也立見;國無刑罰,則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見;天下無誅伐,則諸侯之相暴也立見。故怒1>不可偃2>於家,刑罰不可偃於國,誅伐不可偃於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故古之聖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夫有以饐死3>者,欲禁天下之食,悖4>;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喪其國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5>,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 〔注解〕 (1) 怒:因憤怒而體罰。,音ㄔ,用鞭杖或竹板抽打。 (2) 偃:音|ㄢˇ,停止。 (3) 饐死:食物阻塞咽喉,無法呼吸而死。饐,音|ㄝ...
矯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攻打楚國,攻下楚國的都城郢。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屍骨。後人評論這件事情,認為:「兒子為父親復仇,臣子討伐逆賊,本來是發自至誠之舉,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經超出常理,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後來「矯枉過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原文的「矯枉過直」演變而出,用來指人糾正偏差超過適切程度,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
神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情、意志。《後漢書.卷五一.李陳龐陳橋列傳.陳禪》:「掠無筭,五毒畢加,禪神意自若,辭對無變。」《紅樓夢》第五六回:「此時寶玉雖醒,神意尚恍惚。」
渠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魁首、首領。《史記.卷一○四.田叔傳》:「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五十。」也作「渠帥」。
膏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脂肪和血。《新唐書.卷一五七.陸贄傳》:「農桑廢于追呼,膏血竭于捶。」
楚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
榜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鞭擊扑打。《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於圜牆之中。」也作「榜」、「榜楚」。
那會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時。指過去的時候。《西遊記》第五六回:「那馬更不懼他,憑那會子嗒的,還只是緩行不緊。」《紅樓夢》第四二回:「再得幾個千刁萬惡的大姑子小姑子,試試你那會子還這麼刁不刁了。」也作「那會兒」。
蒸骨驗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仵作檢驗屍骨推斷死因的一種方法。在天氣晴朗時挖掘長寬與草席相若,深二尺的地窖,以柴炭燒紅地窖之後,潑灑二升好酒、五升米醋,並趁熱放入死者尸骸,下襯竹席,上覆草席,加以蒸薰。一、兩個時辰後,取出骨骸,灑上紅油,在陽光下檢視。若死者生前曾遭打,則該部位骸骨呈紅色血暈;骨折兩頭均有血暈,則為生前骨折;反之,則為死後骨折。《見福惠全書.卷十六.刑名部.撿枯骨》。
大事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偉大的功業。《文明小史》第二五回:「當他做奴隸的時候,所有的想頭,不過求免辱,簡直沒有做大事業的志向,豈不可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