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挾勢弄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倚仗威勢,玩弄權力。清.洪昇《長生殿》第三○齣:「只想我在生所為,那一樁不是罪案。況且弟兄姊妹,挾勢弄權,罪惡滔天,總皆由我,如何懺悔得盡!」
盈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罪惡重大。語本《左傳.宣公六年》:「使疾其民,以盈其貫。」
罪業深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惡極重。《二刻拍案驚奇》卷一:「每見世間人,不以字紙為意,見有那殘書廢葉,便將來包長包短,以致因而揩臺、抹桌、棄擲在地,掃置灰塵汙穢中,如此作賤,真是罪業深重。」也作「罪逆深重」。
車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的酷刑。將人的肢體繫於數輛車上,分拉撕裂至死。《韓非子.和氏》:「然而枝解吳起,而車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細民惡治也。」《三國演義》第四回:「汝罪惡盈天,人人願得而誅之!吾恨不車裂汝以謝天下。」
欺君誤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騙君王,貽誤國事。明.陸采《明珠記》第五齣:「劉震這廝索強,前日彈我欺君誤國,要將梟首示眾。」《精忠岳傳》第七○回:「欺君誤國任專權,罪惡而今達帝天。」也作「誤國欺君」。
死有餘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受不了刑求的疑犯只得勉強認罪。以這種不當手法取得的供詞,即使最後是由咎繇來斷案,也會認為人犯實在罪惡深重,連死都不足以抵罪。因此,他期望宣帝能夠聽取各方諫言,廢除嚴苛的刑罰,讓天下回歸太平。「死有餘辜」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罪惡深重,死都不足以抵罪。
阿利曼(Ahrima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滔天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滔天,漫天。滔天之罪形容所犯的罪惡極大。宋.蘇軾〈呂惠卿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稍正滔天之罪,永為垂世之規。」明.羅貫中《風雲會》第四折:「據著你外作禽荒,內貪淫慾,滔天之罪,理合法更凌遲。」
罪逆不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逆不道」原作「大逆無道」。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舉兵抗秦,最後則形成劉邦和項羽互相爭霸的局面。當初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為了號召反秦的需要,擁立一個傀儡皇帝楚懷王,各處抗秦的義軍也都尊懷王為義帝。項羽表面上是尊崇懷王,但實際上卻不聽從懷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稱號為西楚霸王,並且強迫義帝遷徙到長沙,後來更加以殺害。漢王聽聞義帝被殺,心裡非常難過,於是為義帝舉辦喪事,同時公開指責項羽「大逆無道」,意思就是說罪行重大,嚴重違反應有的君臣倫理。後來「大逆不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
埋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東漢順帝時,大將軍梁冀專權,朝政腐敗。帝選派張綱八人巡視全國,糾察吏治,餘人皆受命之部,獨綱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上書彈劾梁冀,揭露梁冀的罪惡。見《後漢書.卷五六.張皓傳》。後比喻不畏權貴,直言進諫。《文選.沈約.奏彈王源》:「雖埋輪之志,無屈權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