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行刑罰。多用於執行死刑。[例]那個罪惡多端的死刑犯,將於明天清晨行刑。
李寶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政治的腐敗,廣泛運用諷刺手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清末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特別是對清末官場的種種罪惡行徑進行了有力的揭露與鞭撻,在晚清小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魯迅說清末的譴責小說以“南亭亭長與我佛山人名最著”(《中國小說史略》)。他創作小說的目的在於揭露時弊,洗刷污濁,改進政治,推動社會進步。這是與他的社會改良主張一致的。他希望學習西方的文明與進步,但不贊成激進的改革,在他的書中,對慈禧亦有諛詞,頌揚李鴻章的外交,對帝國主義是庚子國變的真正罪魁禍首缺乏認識,特別是對義和團的反帝本質沒有理解,描寫成一味燒殺搶掠的“匪人”...
探索階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階段,只是循著「醫學模式」,急著想找出問題所在,以及「罪魁禍首」是誰,期望如此即能減輕自己的痛苦或罪惡感,並能對症下藥。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探索階段英文關鍵字:exploration stage 參考資料王文秀、田秀蘭等人著。兒童輔導原理。1997年初版。頁171。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餓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宇宙觀中,一類處在極度飢渴狀態的眾生。屬三惡道之一。餓鬼由於過去所造的罪惡,視水如膿血,食物入口如炭火。所以恆處於飢渴中。《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八:「如餓鬼女白目蓮云:『我夜生五子,隨生皆自食,晝生五亦然,雖盡而無飽。』」也稱為「薜荔」。
罪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罪孽、罪行、罪惡
批判現實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十九世紀盛行於歐洲的文藝思潮。以寫實的態度反映社會,並以批判的精神揭露社會罪惡與貴族奢靡的生活。代表作家有英國狄更斯、法國巴爾札克、俄國托爾斯泰等。
死有餘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受不了刑求的疑犯只得勉強認罪。以這種不當手法取得的供詞,即使最後是由咎繇來斷案,也會認為人犯實在罪惡深重,連死都不足以抵罪。因此,他期望宣帝能夠聽取各方諫言,廢除嚴苛的刑罰,讓天下回歸太平。「死有餘辜」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罪惡深重,死都不足以抵罪。
罪莫大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惡之重,莫過於此。《左傳.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朝其家眾曰:『豎牛禍叔孫氏,使亂大從,殺適立庶,又披其邑,將以赦罪,罪莫大焉。』」《晉書.卷六七.溫嶠傳》:「術輩首亂,罪莫大焉。」
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稔貫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率領諸侯起兵伐紂。軍隊在孟津渡過黃河,準備進發商都朝歌。此時周武王聚集軍隊,發表誓師宣言說:「商朝的罪惡就像用繩子貫穿錢幣,已經完全穿滿了!現在不是我要去討伐商朝,而是天命要我去做,我如果不遵守天命,那我就有大罪了!」將士聽了周武王的宣言後士氣大增,終於在牧野一戰大敗商朝軍隊,推翻了紂王,建立周朝。後來「惡貫滿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罪大惡極,末日已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